腐海,日本漫画《
风之谷》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场景,是陶器时代覆盖大陆的巨型生态系统。
创作背景
要了解腐海生态系统必须先了解它的来历,这个来历是指大师设计它时灵感的来历。
宫老说过,“王虫”Ohmu一词来源于科幻小说《沙丘》,而他对于腐海的最初构想也来自于两部科幻作品《沙丘》和《温室》(作者分别为罗伯特和奥尔迪斯)。这两部科幻界流传的精品之作的作者都在他们的世界中构建了最为奇特和完善的生态系统,宫老也深受其启发,因而最后完成了《风》世界的大环境设计——腐海生态系统。
《沙》和《温》在构架生态系统上是两个极端。《沙》的生态圈中一共就只有一种生物!而《温》的复杂和奇异的自然风光是建立在生物多样化之上的,《风》的腐海也正是如《温》一般。腐海是一种严密而复杂的“森林”,从低级的粘菌到高级的虫粮木,再到Ushiba、Yanma及具有智能的王虫,其完善的生物群落就这样成形了。
王虫的使命:
王虫同《沙》中的沙虫一样,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但是,不同的是:沙虫之所以是核心,主要是它是那个星球唯一的生物。而王虫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者,王虫的群体智慧是极其发达的。能够敏锐的做出判断并且以果断的行动平衡任何一点生态上的不平衡之处,这在大海啸中就有体现。它的血液物质也有神秘的作用,已知的功能有:镇定(应该还能够激怒和诱导)腐海其他昆虫、也是类生长激素(在粘菌事件中促进了腐海植物的高速成长,当然估计也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染色、止痛消炎杀菌及等等。总之,王虫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也是保障腐海存在的中坚力量——这一点不尽让读者心寒——如此高贵神圣的生灵居然是……(是什么不便于说,以免影响初次读者)
腐海生态系统是爆发性出现的(由Nausicaa在《第七卷》,从“庭院的主人”哪里得到了肯定的线索之后所表述的),是在大多数人们都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的。爆发性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是难以保障的,所以王虫便是用来维持腐海平衡的智能团体。王虫的身体构成能够适应当时的环境(腐海生长时会活化土壤毒性散发出致命的毒瘴),甚至是更为恶劣的环境(培育用来作为战争使用的变异粘菌生长时会活化土壤毒性并散发出更为致命的毒瘴),它都能适应,也就是说王虫可以完全适应当时已经被污染的土壤、水体、大气等等。这一点足以说明腐海生态系统才是能够立足于当时时代的生态系统——但讽刺的是腐海必然会消失,再神圣的生命体也注定会灭亡(这正是Nausicaa所反对和声讨的,“那并不是自然产生的生物任性……”不便于继续下去,以免影响初次读者)
这就是腐海和人的不容之处……
背景故事
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影响的生态环境。1000年前,在“火之七日”中,旧世界毁灭,人类几乎被消灭殆尽,世界只剩下一片焦土,到处都充斥着剧毒和污染物,最后的科学者们看到这世界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其自然的状态,于是他们为这世界设计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净化程序:
虫类,人造生物,森林的守护者,以虫粮树为食,可以在有毒瘴气中生存,约在一千年内进化出位于其顶点的“王虫”,一种“个体即群体”智慧无限积累的种族,眼睛为蓝色,愤怒时为红色,血液为蓝色。
菌类,人造生物,净化者。在森林的最深处,是已净化了的沉寂世界,菌类、虫类均不能生存在如此纯净的世界中。
现存人类及动物,已接受生体改造之后裔,对“毒”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也绝对不能在纯净的世界中生存,否则便会因这太过纯净的空气,肺底出血而死。
庭院和陵墓主人,完整保存有地区原自然生存系统、原科技及艺术的基地,这世界全部被净化之后,神的乐园将再次降临在这一尘不染的洁净世界,从陵墓中孵化出新的人类,学习那些被保存下来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成为更优秀更完美的神的子民……
内部状况
植物
腐海的植物种类繁多,宫崎骏也没有细细解说太多。但腐海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是参考了现实中的热带雨林和《温室》中的奇异丛林来设计的,有严密而谨慎的学术性。
作为腐海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产者——虫粮木,是腐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王虫的食物,这是它名字的来由),重量上至少占有腐海生态系统的75%,如同热带雨林中高大的乔木一样。大概接触过腐海的读者都知道,腐海植物全部带有真菌或孢子植物的特征,宫老在设计腐海的植物时也参考了大量的真菌资料。但是与真菌和孢子植物不同的是,虫粮木及其它很多腐海植物所表现的两重性:在生长初期的进行腐生生长,在成木期进行腐生/光合兼性生长。
大部分的腐海植物依靠散发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当它们的孢子落到一切具有营养成分(适合的土壤、植物体及死亡的动物体)的地方时,就会生长出总长度可达千米的菌丝,其贯穿于土壤与生物体内汲取营养成分。这种强大的繁殖力和生长力无疑是一个噩梦,所以风之谷的人们总是不断地在和腐海的孢子作斗争。而且,它们具有两次(或以上)散发孢子的机会:当孢子生长积聚到一定的营养之后,会形成“芽”,“芽”中是成木菌体以及大量的孢子——这一次孢子散播将在腐海植物密度不大的地方瞬间制造一个小型森林,靠近低空的孢子散播是成活率最高的;然后像虫粮木一样的大型植物这种多年生植物,卷曲的叶子中包含有大量孢子,如同蘑菇类真菌的褶皱——不断散发数量可观的孢子,这些孢子的尸体便会成为腐海其它以腐生生长为主的植物、菌类的营养来源;虫粮木的地下菌丝还有营养生殖的能力,这样即使逆风,腐海也能够扩大自己的范围。 还有无数种小型植物、菌类等等生长在虫粮木上,大师形容它就像一个小型的宇宙,这一点如同热带雨林中的大型乔木一般。虫粮木巨大的伞状菌冠,将腐海封闭成为一层相对独立的空间,其中的光线将不会很强,电影版的《风》可以良好的体现这一点。其间也充满了因为活化而变的剧毒的瘴气,所以进入腐海不得不戴上面具……
所以除了虫粮木等大型植物以外,其它的植物基本没有什么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在感染人类的村庄时也是主要靠腐生生长来获取营养。然后其释放的瘴气会吸引腐海的昆虫带来更多种类的,甚至虫粮木的孢子,当新的虫粮木长成熟时,一个较为完善的小腐海就生成了……
毒素
在当时的世界,已经没有一处有人的地方不充斥着污染的物质,就是大海也变成了一切污秽的汇聚处。大家都知道,腐海的作用就是净化这个污浊的世界,同时也被设定成一旦完成净化就会灭亡。但是在净化的同时,腐海的植物会把土壤中的毒素“活性化”。使得原本不会使当时的人类中毒的空气,变得充满毒素和孢子尘……
当时的动植物处于充满毒素的水体和土壤还不会被中毒。估计是依靠比较优良的原生质层吧,肠道或根须的过滤能力都是很强的。但是,对于活性化之后被腐海的植物排放到空气中的毒素就会很敏感,因为这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估计是没有生物能承受这种程度的毒害……
即使是昆虫,它们的耐受力也是有限的。在粘菌事件中,腐海来的昆虫也因为接受到过量的毒素,导致中枢神经中毒,混乱。王虫则依靠它神奇的“浆液”能够生存在这种高浓度的毒素环境中。
总之,世界上本来是充满了毒素的,腐海只是在为了“将这些毒素转变为安定的无机物”时,暂时活化了它们……
腐海的生长周期和净化机能:
腐海的生长是有层次的,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可以说是很关键的!
如同众所周知的,腐海有分层结构。但是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便会发生很大不同的效果。
这一切现象都是由腐海的净化机能决定的。
腐海是古人类为了净化土壤和水体中存在的毒素而创造的,腐海植物深入地层中的庞大根系会吸收地层中的毒素,在植物体内将这些稳固的有机毒物分解、将有毒的重金属毒物分散。腐海植物新陈代谢旺盛的地方就是净化工程开始的地方,即活化层。各种各样的毒素经过腐海植物的体内(最主要的还是虫粮木),通过植物体内的一系列新陈代谢作用,被活化,与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质结合,最终转化为无毒的结晶。能够成为气体的成分被排出植物体外(参考变异粘菌散发瘴气),成为瘴气,被更多的菌类、昆虫吸收、转化、积累在体内;不能够被分解成为气体的成分被积累到无数的孢子中,散落到腐海的每一处,同样被更多的菌类、昆虫吸收、转化、积累在体内……
这样年复一年,土壤和水体中的毒性就会慢慢被净化掉。被腐海这个整体,从大地中抽出来,在活化层这个地方过滤、处理、最终被植物体吸收,腐海的动植物吸收毒素之后硬化的尸骨沉积下来成为石化层。腐海继续往上生长,石化层会越来越厚,土壤的毒性便会降低。到了一定的阶段,石化层会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崩塌,形成空洞。空洞底部的土壤已经被完全净化了,虽然肥力低下、以沙的形式存在,但那的确是最基本的土壤。
空洞形成的时候,腐海已经不能接触到土壤了,这个时候土壤的毒性已经比较低了,此时和以后长期的工作都是对地下水体的净化。只要腐海还能感受到毒素,它就会继续往上长,分成很多层。直到感受不到毒性便会崩塌……
隐喻意义
在作品中,一方面人类苟延残喘于腐海边缘,另一方面腐海却是人类设计的一种净化程序。作品多次描述了腐海完成净后的世界,虽为人向往,却是“肉体无法达到”的“终极净化之地”,
娜乌西卡的精神体和密喇录帕的灵魂都曾光顾。这个“终极净化之地”类似于宗教中的“极乐世界”,象征“来世”;那么“腐海边缘”则象征“现世”——之所以设定为“边缘”,大概是和作者在作品中多次表现出的边缘意识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