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小肌该肌位于臀中肌深面,其形态、起止、功能及
血管神经分布都与臀中肌相同,故可将此肌视为臀中肌的一部分。
概述
1.臂中肌该肌呈扇形,前上部位于皮下,后下部被臀大肌覆盖,前方为阔筋膜张肌,后方为梨状肌。肌纤维起于髂骨背面,止于股骨大转子。
2.臀小肌在走路时保持躯干正直,髋相对固定,在提腿跨步时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缩抬高。
3.臀上血管臀上动脉为臀中、小肌的供血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后干,至臀部后即分为深浅两支。浅支至臀大肌深面,营养该肌,并与臀下动脉吻合,深支位于臀中肌的深部,分为上下两支,深上支沿臀小肌上缘行进,与旋髂深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吻合,深下支在臀中肌与臀小肌之间向外行进,分支营养该二肌。在髂嵴结节下方,臀上动脉的深上支与深下支相距5.9cm。臀上静脉与臀上动脉伴行注入髂内静脉。
臀小肌的主要作用
臀小肌的主要作用是外展髋关节,同时前部纤维有内旋及前屈作用。在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方向运动中,臀小肌与不同功能的肌肉组合起着数种不同的功能:(1)作为主要外展肌,与臀中肌共同作用,在阔筋膜张肌、梨状肌、缝匠肌、闭孔内肌和臀大肌下部纤维协助下外展髋关节;(2)作为主要内旋肌,臀小肌与臀中肌前部纤维和阔筋膜张肌在协同力量较弱的半腱肌、半膜肌、髂腰肌部分纤维共同作用下内旋髋关节;(3)臀小肌与臀中肌共同协助最强大的臀大肌,可使数十公斤的整个下肢后伸并可抵抗可观的重量;(4)作为协同肌,臀中、小肌后部纤维与耻骨肌和髂腰肌等在髋关节外旋中起稳定关节的对抗作用,但其肌力的合力远小于梨状肌、股方肌、闭孔内、外肌等,故临床上外旋畸形远较内旋多见。
臀小肌的血管及神经支配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的下支。
臀上神经(骶丛L4、L5、S1的分支)经梨状肌上孔出盆出盆至臀部,与臀上动脉伴行,在臀部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小与臀上动脉深支的上支伴行,分布于臀中肌;下支较大与臀上动脉深支的下支伴行,横过臀小肌中部,发支支配臀小肌及臀中肌,终支支配阔筋膜张肌。
血管:臀上动脉深支的下支。
臀上动脉(髂内动脉的壁支)穿梨状肌上孔出盆至臀部,分为浅深两支。浅支分布于臀大肌;深支在臀中肌深面分为上下两支,上支沿臀小肌上缘前行至髂前上棘与旋髂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吻合;下
支在臀中小肌之间外行,分布于臀中、小肌及髋关节。
臀小肌损伤诊断
1.有大腿根部胀痛或牵拉痛;
2.下蹲后站立经常有髋关节弹响;
3.偶有交锁现象,即突然某一侧髋关节出现僵硬状态,不能屈伸;
4.坐位时能准确触及到臀小肌起止点处有压痛性条索;
5.有经常或近期做单一下肢动作时间过久史;
6.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
7.骨盆正位X光片可显示双侧髋臼与股骨头间隙不等称:即损伤侧间隙窄。
8.重症臀小肌损伤者可见髋臼骨化,CT示患者股骨头轻微缺血等。
臀小肌损伤的治疗
由于臀小肌解剖的特点、其起点位于髂前外侧髋骨骨面,形成扇形扁腱止于大转子前外上部,通常在大转子止腱处能触及一粗硬条索,而起点处,由于有10公分左右宽,多数患者可触及2-3个压痛点,针刀的治疗通常分2-3次完成。十年前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针刀松懈术,近五年则采用的是针刀斜刺术,笔者认为针刀斜刺术使患者痛苦更小,疗效更高,每周治疗一次,绝大多数患者能通过针刀2-3次治疗可痊愈。取屈髋卧位或坐位治疗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