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版
作者自主出版书籍或多媒体产品
自出版,是指作者在没有第三方出版商介入的情况下,利用电子图书平台自主出版书籍或多媒体产品,也称为“原生电子书”。“自出版”要求作家全程参与出版过程,最大的好处在于让作家获得更好的报酬。
社会背景
很多传统作家对传统的出版业感到沮丧,他们认为出版社并不会把自己当成合作伙伴,既不能对封面设计提出意见,也没法对图书营销有自己的想法,“自出版”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成功实例
全世界第一个“自出版”成功的作家,是美国人约翰·洛克,他曾在一个电子图书平台上发表作品,几个月卖出了100多万本。
2010年,美国作家布莱克·克劳奇在朋友的怂恿下,尝试着在Kindle上“自出版”,没想到新作当月就卖出去了188本,从2011年4月开始,这本书更是实现了月卖2万本的销售成绩。
2011年2月,美国26岁女作家阿曼达·霍金在著名的电子书Kindle上“自出版”作品,获得了百万美元的巨额报酬。
2013年,作为全球首个文化社交类自出版平台,“时光流影”的“一键成书”的排版功能成为其最大亮点,并已申报国家专利。用户上传图片和文字后,经过一定数量的积累,便可通过“一键成书”系统自动排版分秒实现自出版并打印成书,该平台具有快速化、互动化、普及化、网络化、海量化等特点,运用平台化、社区化、免费、O2O等商业模式,打造了一个集聚大量用户资源,实现图书投稿、编校、发布(含印刷)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图书出版平台。
具体模式
“自出版”要求作家全程参与出版过程,从封面设计到营销宣传等以前由出版社承担的工作都要由其亲自参与,包括雇佣设计师设计图书封面,联系专业人员设计开本,自己负责营销和推广,以及校对和编辑。
利弊分析
自出版最大的好处,在于让作家获得更好的报酬。“自出版”电子书的定价只是传统纸质图书的10%,但作家能够从图书销售额中获得的收益,却从以前的10%增长至70%。
最明显的弊端则是“自出版”会让作家变得更加忙碌,难免牵扯作家的创作精力,而且一般作家很难对一本书全权负责。
未来前景
统计数字显示,在Kindle上排行前100名的畅销书中,如今已有28种是作家“自出版”书,排名前50名的图书中,也有11种出自这种出版模式。“自出版”对传统出版是个不小的挑战,它将是未来的趋势。不过,国内人士却大多持保留态度。
业界评论
有人认为,出版行业还是要讲究专业分工,“自出版”在中国恐怕难成主流。中文在线手持阅读事业部总经理伍王应就提出,一般作家很难对一本书全权负责,而且这会牵扯到作家的创作精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3 19:00
目录
概述
社会背景
成功实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