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咎
汉语成语
自取其咎是一个成语,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成语出处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自取其咎”。
成语典故
李斯,秦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跟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到了秦国。后来,他劝说秦王消灭诸侯,成就帝业,被任为长史。李斯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辅佐秦始皇成就了霸业。
到了秦国以后,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收到了效果。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使出了一条“间秦”之计,派水工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让秦国将国力用到水利建设上去,以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正当工程大规模兴建时,韩国的阴谋被发现。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到秦国做宾客,秦国贵族纷纷给赢政上书,要求驱逐外国客卿。迫于舆论压力,赢政颁布了逐客令,客卿们纷纷离开秦国。李斯却不甘心就此离去,他给秦王上书《谏逐客书》,证明秦国过去得力于外来人才的好处很多。赢政觉得有理,就派人把他追回,并提升为丞相。
后来,韩非来到了秦国,秦始皇非常欣赏韩非的才华,打算委以重任。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韩非,于是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
秦王轻信李斯,把韩非打入大牢。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毒发而亡。
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赵高联手一起杀掉了朝中和自己作对的人,又造假遗诏,逼死了长公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胡亥昏庸无能,一味崇信赵高。李斯万万没有想到,赵高利用他骄横的性格弱点,将其置于死地。前208年,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被腰斩于市。
成语寓意
富贵的人最忌讳骄傲,然而富贵的人又很容易骄傲自满,而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总是耀眼夺目,因此老子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即使拥有了富贵,不懂得盈则必亏的道理,依然会招来祸端。一个人,只有不居功自傲,不锋芒毕露,懂得适当隐忍和低调,才能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成语运用
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参考资料
自取其咎.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5:44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