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者一般被看作过分自爱的人。
概论
事实上他是缺乏稳固的内心自爱,在他心中激发了对自恋的疲惫的牵挂,这迫使他为了纯粹的自我增殖而利用他人,这迫使他利用他人反映来扩展自己。
举例
我一定潇洒迷人——看挎着我胳膊的美人。
我一定地位重要——看,我被名流要人包围。
一定令人激动——我总是星辰,是众人瞩目的中心。
充满自信的内在自我爱恋的发展出了差错。
有专家称,自恋既正常又健康,对自己的衷心的爱将丰富和补充——而不是减少——对别人的爱。
海因兹·库特认为,我们首先需要自恋定位。因为在生活中的某个时期内,我们需要自负和沾沾自喜,我们需要被人认为出类拔萃,我们需要在英出自我崇拜的镜子前展示自己。还有一段时期,我们需要参与另一个人的完善,我们需要说:“你好极了,而你是我的。”另外有一小段时期——早期童年——我们需要一个大雨生活的完美的金色自我。我们需要相信我们实际的自我——我们所显露的欢欣鼓舞的、热切而自负的自我——被作为金色自我接受了。
如果没有自恋定位,我们就会停止在古老的婴儿自恋阶段。我们无法继续前进,我们无法放弃它。
有些自恋着自夸“我是最伟大者”,其他人则以更为隐晦的方式沾沾自喜。但是他们的趾高气扬、目空一切,都按时了一个幻想世界,在这里他们非常特别非常特别。
然而,每当自恋着丧失其理想化的自我对象是,他就会感到极度的筋疲力尽和抑郁沮丧。因为自恋者将这些自我对象作为全部力量和极乐的源泉,失去了它们便会非常无力和空虚。他也许会试图通过吸毒、酗酒和疯狂的性征服来逃脱空虚。他也许会寻求与别人一起退隐到某种自恋式的狂热宗教崇拜中,“在这里,全部的包容,没完没了的意识,不由自主地赞美以及宗教反省,都有助于填补几乎不可想象的空虚……”作为要求完美的启迪的神奇而神秘的整体的一部分,他试图恢复婴儿期的自恋的狂喜。
产生原因
家庭原因
自恋者缺乏的核心是和父母在一起的经历:他们没有移情,他们不能企及或不会企及;他们驳回、指责,使我们失望或干脆毫无兴趣。有时遇到麻烦的自恋者父母确实给了他爱,只是类型不对。他们少了肯定。自恋者通常是自恋者的子女。这些自恋者的父母常常无意识的利用和虐待自己的孩子。做好点儿,学好,让我自豪,别惹恼我。无言的交易是:如果你埋葬我不喜欢的部分,那么我就爱你。无言的选择是:要么失去你自己,要么失去我。
自身原因
缺乏极为重要的对经历的映射和理想化总是威胁着自我的凝聚力。为了防御对自我的威胁,为了迫切的弥补它的缺失,病态的自恋便诞生了。
产生背景
自恋(narcissism)一词见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出生时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吃睡和哭。在这段时间,妈妈常常要给孩子喂奶,对孩子拍着、呵护着,让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亲情与关注。这时,孩子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良好的照顾,孩子能够逐渐体会到“亲情”和“爱”。
随着心理发育,孩子逐渐地能够区分出母亲和自己是两个人,并在继续依恋母亲的同时,在心里会出现这样的感受:“妈妈是爱我的。当然,我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一个可爱的好宝宝。”这时,好妈妈已经作为一种良好的形象,刻在孩子心里。当妈妈一旦不在时,孩子心中有“好妈妈”形象,有“好妈妈”的爱和保护,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可爱的。这种由“母亲爱孩子”的现实转化而来的“我很可爱”的感受,就构成人们心中的“自恋”情感。
幼年阶段
如果在幼年的早期阶段,妈妈虽然曾经爱过孩子,但是后来就不够关心照顾他了,会出现什么情形?例如把1岁的孩子送去爷爷奶奶或姥姥家代养———孩子曾经尝到过母爱的甘甜,而又突然过早缺失,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感到恐惧与自卑。
为了对抗这种难受的心理体验,他就开始在心理上幻想着、盼望着“得到一位照顾我、绝对爱我的妈妈,而我要努力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爱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总是心存疑问:我可爱吗?大家会喜欢我吗?并特别注重:我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如何才能得到大家对我更多的赞美?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他们是否在讨厌我?等等。
母爱的意义
在幼年持续得到足够母爱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有信心,感到自己有能力,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并敢于承认缺点和不足,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们心中充满理想,同时又能够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这样的自恋,可以说是比较健康的一种。
而曾经一度体验到母爱,很快又失去母爱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渴望别人的爱,永不满足地寻求着他人的赞美,却不敢相信别人真的会爱他。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可爱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承受小的挫折和失败。他们给自己树立极高的理想,而这样的理想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实现的。
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早期阶段,他们可能比一般人做得更好。小的目标达到之后,他们还会提出更高的目标,直到把自己彻底挫败为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可爱,会被他
人所遗弃。
意义
由于目标太高,当他最终无法实现时,他会更加感到自己无能、悔恨、自我厌恶,抑郁自卑。这样的自恋,就属于不健康的自恋,实际上属于假自恋,或不自恋。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呢?
自恋者:健康与不健康的自恋者的区分标准:自信与否。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而不健康的自恋,则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会认为自己不好,别人是在对我进行恶意攻击。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幻想与现实,凡事凭主观想像。他们要求现实一定要达到“绝对美好”的程度,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对他人强求,要求别人一定要对自己好,却又不停地抱怨、感叹人心叵测、生不逢时,在讨好他人的同时,却不信任他人,甚至对他人充满深深的敌意。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健康的自恋者,他们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表面上看上去他们自尊心很强,而实际上,却是因为无法相信自己。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到了不会为他人着想的地步,他们在夸奖别人的同时,总是要表明自己更优秀,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标榜自己。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不健康的一端。究其原因,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爱自己。只有真诚地爱自己,才能真诚地爱他人和爱世界。
对于自恋型的领导必须广开言路,否则他们周围将只剩下毫无能力的阿谀奉承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