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是唐代诗人
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诗人在贬逐途中创作的一首旅行诗。全诗共三十二句一百六十字,描绘了途中奇险的景观。
沈佺期写于京城的诗难于系年,往往连是否写于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贬逐前或返京后都无法确定。不过,与
宋之问一样,沈佺期的贬逐诗与京城诗的风格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们在返京后,很容易地又回到雅致的宫廷诗,但他们写于贬逐时的诗都充满了生气和个性,非常接近盛唐风格。这首《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写于贬逐
驩州的途中,与其他贬逐诗一样引人注目,但与他的其他入蜀旅行诗没有多大区别,采用的也是一种新形式,即每一句诗都是后面诗句的前提。
这首诗有几个典故:神农是神话中上古的皇帝,他的名字与药草的发现相联系;大火星在七月下流,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濯足暗示隐士,此语出自
楚辞《
渔父》中渔人的歌。
这首诗的写法秉承前人,在
王勃的《
泥溪》和
杜审言的《
南海乱石山作》中,已经有相似的写法。与杜审言的《南海乱石山作》一样,沈佺期在第三句否认了传统的地理知识,描写了奇异的风景:鲜艳的色彩,漩洄的流水,及高耸的山峰。与王勃的《泥溪》及杜审言的《
度石门山》一样,沈佺期在结尾说这一景象十分艰险,与之相比,在较平常的风景中获得的快乐就不足挂齿了。最后一句是“所以我写了这首诗”的变体,这是一个败笔,只能说明诗人无话可说了。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