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网格技术是指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解的变化和需要,计算网格能自动进行调整,以提高数值计算效率和精度的技术。
简介
自适应网格技术是针对包含多尺度结构
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的,能从根本上去除套网格所带来的弊端。它是通过坐标变换,把物理域上不规整网格变换到计算域上规整的网格,使得网格的移动写进控制方程中,并在每一步的求解中得以实现。
自适应网格技术首先从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起来的,80年代在计算流体力学领域已有较广泛的应用。Dietachmayer和Droegemeier在1992年称他们第一次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气象学领域,实际上我国学者刘卓在1991年曾对这一技术在气象学上应用有过专门的研究。自适应网格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网格点数固定,通过移动网格在解的大梯度区自动加密网格;另一类是网格点数可以变化,此法多用于有限元方法中。第一类方法是由Brackbill和Saltzman所提出,其要点是:根据各网格间解的梯度值取一个权函数w,并使得w*△x=常数。这样,某网格间上解的梯度值越大,权函数就越大,相应的△x就越小。为达到这一目的,先将其转化为一个变分问题,通过求解其欧拉方程来得到新网格点位置。
定义
自适应网格技术是指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解的变化和需要,计算网格能自动进行调整,以提高数值计算效率和精度的技术。
网格描述
自适应网格是由一系列重叠网格序列嵌套而成,计算刚开始时,由用户给定粗网格,定义为基网格,记作,在整个计算过程中保持不变,如果初始计算区域是分片的,那么可能有几个网格了片构成,嵌套在中的细网格,称为网格的了网格,称为1级细化网格,记为,可能包含多个网格,记作, l=1,2...,同理嵌套在以中的细网格,称为网格的子网格,记作,称为2级细化网格,依次类推。在所有的细化级中采用相同的加密比率,时问步长按照相同加密比率处理。总之,这样最终可以形成一种动态多层嵌套网格系统。
这里要引入几个概念:
网格效率:加密的网格点数与总网格点数的比率。图所示,加密的点用黑点表示,网格效率为9/25 = 0.36。加密比率取值一般要在0.6以上,加密比率越高,数值模拟的结果越好,但是时间开销越大。
缓冲区:由于守恒律方程解的问断随时问推移而移动,因此在细网格生成以后,需要在细网格周围添加几个网格,以免在下次重新生成网格之前,问断脱离加密区域。典型的缓冲区大小2或4个网格。
重新生成网格的频率:每隔多少个粗网格时间步重新进行误差估计,生成新的网格结构。典型的频率是3一4个粗网格时间步。
权函数
权函数的选取决定了分配网格的法则,不同问题因其流场结构不同,所选用的权函数也不同。选一个好的权函数能有效地提高自适应网格的效率.对运动激波算例,由于激波两端更容易产生振荡,因此权函数考虑二阶导数项比考虑梯度项更能有效地减小误差,提高精度;对气旋锋生算例,仅考虑梯度的权函数并不能提高精度,必须考虑速度场和锋生函数分布等的权函数才能更合理地安排网格,提高精度。
应用
自适应网格技术对
冲压成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初始的
冲压板材通常比较平坦、形状很简单,采用有限元网格
离散化时,如果网格较粗,可能引起较大误差。但如果采用细密的有限元网格,将增加单元的总数,并且由于单元尺寸减小将降低极限时
步长,增加计算的机时。虽然采用局部细分网格可以节省机时,但由于板料大变形和在模具中相对滑动,难以预测局部细分网格在初始状态板料上的位置,而且局部细分网格在前处理时也有很大麻烦。自适应网格技术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时间与精度上巧妙地取得了平衡。自适应网格技术提高了对零件的表面质量(
表面缺陷、擦伤、微皱纹等现象)判断的准确性,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的计算时间。
优点
(1)自适应网格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大梯度区的网格间距,因而能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2)自适应网格技术能显著地降低运行时间,并节省内存;
(3)自适应网格技术使得梯度不大的区域网格间距大,因而能更快地传递边值信息,使收敛加快;
(4)自适应网格技术不论对线性的对流扩散问题、还是对非线性的
Burgers方程,不论对定常问题、还是对非定常问题,不论对有大梯度解的情况、还是对没有大梯度解的情况,其计算结果均显示出了其优良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