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又称自陈问卷和客观化测验,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指根据所测量的人格特质,编制客观问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感受去逐一回答,然后根据受测者的答案,去衡量受测者在这种人格特质上表现的程度。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R.S.Woodworth)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
简介
定义
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是一种要求被试自行报告,回答关于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或感受等问题的测量工具。这些纸笔测验的题目涉及症状、态度、兴趣、恐惧和价值观等维度,被试则要表明每个叙述句和自己的情况相符合的程度,或对每个题目的同意程度。
自陈量表法是最常用的人格评鉴方法。自陈量表法不仅可以测量外显行为(如态度倾向、职业兴趣、同情心等),同时也可以测量自我对环境的感受(如欲望的压抑、内心冲突、工作动机等)。
特点
自陈量表法是心理测试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测试工具一般是调查表。
②题目编制的数量多。
③大都包含多个分测量表,以同时测量多维度的个性特征。
④易受测试对象和测试形式的影响.通常采用一定的措施控制这种影响。
⑤多采用纸笔的形式。
⑥可以测试个体亦可测试团体。
编制方法
经验法
依照题目和效标间的经验关系编制题目。
运用该法编制量表分为三个步骤:
①选择效标组和对照组。
②编制题目。
③将题目实施于效标组和对照组。
经验法的局限性:
一是原始效标对题目的效标影响较大;
二是编制的量表缺乏理论依据。
逻辑法
逻辑法是根据某种理论依据或者推理选择测试题目。编写时应先确定测量的个性特制,再编写理论上认为能够测定这些特质的题目。其局限性是表面效度低,直观性强,应聘者容易伪装。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同一量表中的题目都应该有较高的相关性,较高的内部统一性。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应删除与其他题目没有相关性的那些题目。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是要具备大量的经验资料和大量的题目。
综合法
理想的个性测试题目的编制策略是将上述三种方法综合起来。具体程序是:先采用逻辑法由推理获得大量题目,然后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出若干同质量的表,最后采用经验法删除没有区分程度的题目。
种类
经典个性测验
自陈量表法中常用的方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艾克森人格问卷等。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
在美国,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是除智商(
IQ)测试以外,应用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问卷调查表,是采用经验标准编制自陈量表的典范。它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威(S·R·Hathaway)和
麦金利(J·C·Mckinley)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编制的,采用经验效标法,主要用于人格鉴定、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医学领域。中科院心理学所,会同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45个合作单位,对1万多个对象进行了实验,在1989年也正式推出明尼苏达多相(MMPI)的中国版。
MMPI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及“不作回答”三类反应。这些题目组成了14个量表(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临床量表包括疑病症(Hs, Hypochondriasis)、
抑郁症(D, Depression)、
癔病(Hy, Hysteria)、
精神病态(Pd, Psychopathic deviate)、男子气—女子气(Mf, Masculinity—Feminity)、妄想狂(Pa, Paranoia)、
精神衰弱(Pt, Psychosthenia)、
精神分裂(Sc, Schizophrenia)、轻躁症(Ma, Hypomania)和社会内向(Si, Social Introversion),效度量表包括说谎量表(L, Lie Scale)、诈病量表(F, Vality Scale)、校正量表(K, Correction Scale)和疑问量表(?或Q, Question Scale)。
MMPI量表主要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被试须具备小学以上的文化水平且没有影响测试结果的生理缺陷。
测试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主试承担。主试须注意自己的态度,详细记录施测的过程,告诉被试个性无好坏之分,应诚实回答,且以目前的情况为准进行反应。
MMPI的
再测信度分布从0.50到0.90,同能力测验相比较低。其校标团体来自精神病人,样本较小,所以预测效度只供参考。
MMP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人格测验之一,对临床确实有效。采用经验标准编制测验、使用效度量表以及分数解释的编码法等都给以后的测验编制提供了思路,从MMPI的大量题目中发现了许多新的人格量表。但也有其缺陷:首先是它的
常模由700名明尼苏达的正常成人得到,代表性差;其次,MMPI过多使用病理名词,对正常人使用难免会带来不便;另外,MMPI的题量过大,施测比较费时。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aire,
16PF)
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试研究所的R. B.
卡特尔教授编制的,是用
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是个体人格特征最普遍使用的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人员。
16PF的主要功能是对个体的人格因素作出分析,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这16个因素分别为:
乐群性(A)、聪慧性(B)、
稳定性(C)、持强性(E)、
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
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
独立性(Q2)、
自律性(Q3)、
紧张性(Q4)。
该问卷中16个人格因素的题目按顺序轮流排列,便于记分并能保持被试作答的兴趣。16PF各因素题目尽量采用中性的题目,且题目的表面效度都不是很高,许多题目看起来与某一人格特质有关,实际与另一人格特质有关。测验结果不仅能明确描绘16种基本人格特征,还能根据公式进一步推算人格类型的次元因素(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是英国伦敦大学
艾森克(H. J. Eysenck)领导编制的有关人格研究的测试。
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可测量的特质构成的。他提出
人格特质可用两个独立的基本维度描述:情绪稳定—神经过敏、内向—外向,这两种维度都是连续的。
随后,艾森克又补充了
精神质(又称心理变态倾向)这一维度。
EPQ的理论结构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它实施简便,
信度较高。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有
陈仲庚修订本和
龚耀先修订本。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EPPS)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的,主要测量个体在15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上的反应倾向。EPPS可作为心理咨询的工具,在职业指导和人员选拔中应用广泛。
EPPS所测的15种需要为成就(ach)、顺从(def)、秩序(ord)、表现(exh)、自主(aut)、亲和(aff)、省察(int)、求助(suc)、支配(dom)、谦逊(aba)、慈善(nur)、变异(chg)、坚毅(end)、性爱(het)、攻击(agg)。
EPPS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
强迫选择法来控制
社会赞许性,这是一种创新,但也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得到的分数是自比分数,即每种需要的强度不是以绝对分数表示,而是与个人的其他需求有关,以相对分数表示,这给分数的解释带来了困难,也许两个EPPS得分相同的人,其需要的绝对强度并不相同;其次,过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社会赞许性上,必然会影响对测量不同特质的题目的选择,使得许多题目表面效度很高,而且,对社会赞许性的看法本来就是个体人格的一部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排除赞许性也许不恰当;再次,EPPS并没有完全排除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因为代表性团体得到的平均赞许性,在用于其他团体或服务于特殊的测验目的时,本来相同的赞许性也许会变得不同;最后,由于题目编制采用反复轮流配对的方式,因为被试极易厌倦和疲劳。
加州心理问卷(CPI)
加州心理问卷(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 CPI)是由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高夫1948年编制,1951年出版的。它以MMPI为基础,更看重对正常人格的测查。当今,CPI在美国是使用最广泛的测查正常人人格特点的
量表之一。
CPI的主要目的是力图发展出一套能描述人的正常社交行为的量表,以及企图通过测验预测一个人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作出什么反应。
CPI由480个题目组成,共分为18个量表,内容介绍如下:
1)第一类:自在性、优越性、自信心及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测量,主要包括支配性(Do,Dominance)、上进心(Sc,Capacity for Status)、社交性(Sy, Sociability)、自在性(Sp,Social Presence)、自尊性(Sa,Self-Acceptance)、幸福感(Wb,Sencse of Well-being)
2)第二类:社会化、成熟程度、责任心及价值观念的测量,主要包括责任心(Re,Responsibility)、社会化(So,Socialization)、自制力(Sc,Self-control)、宽容性(To,Tolerance)、好印象(Gi,Good Impression)、从众性(Cm,Communality)
3)第三类:获得成就潜能及智能效率的测评,主要包括:遵从成就(Ac,Achievement Via Conformance)、独立成就(Ai,Achivement Via Independence)、智能效率(Ie,Intellectual Efficiency)
4)第四类:个人兴趣、生活态度的测量,主要包括:心理性(Py,Psychological-Mindedness)、灵活性(Fx,Flexibility)、女性化(Fe,Feminity)。
CPI的再测信度为0.57~0.77(Py和Cm除外),它的单个量表效度不高,但可以作为多个量表组合预测行为的尝试。
大五人格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Costa)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进一步统计归纳分为五个方面来描述,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1)神经质:焦虑、生气与敌意、忧郁、自我觉知、冲动、易受影响
(2)外向性:热情、乐群、果断、活跃、寻求刺激、积极感情
(3)经验开放性:幻想、审美、感觉、行动、想法、价值
(4)宜人性:信任、直接、利他、顺从、谦虚、怜悯
(5)尽责性:能力、条理性、责任感、追寻成就、自律、熟思
优缺点
优点
(1)可操作性强。
(2)采用标准化测试的形式。
(3)简单易行,解释比较容易,可进行自我诊断。
(4)客观、全面,应用非常广泛。
缺点
(1)稳定性差。由于个人的行为随时间而有所改变,所以个性测试所测量的行为比能力测试的稳定性差。
(2)被测试者容易弄虚作假。测试中的问题明显,稍有头脑的求职者往往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使自己看起来非常适合于干某项工作。比如说,为了谋得推销员的职位,求职者可以把自己说得颇像外向型性格的人。
(3)大多数问卷调查表容易被钻空子,所以预测效度不太理想。在录用考核(或入学许可)中进行该类测试时,被测试者往往偏向好的一面,即选择社会所期望的答案,或把自己表现得更好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