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消毒柜
用于消毒的设备
臭氧消毒柜是用于消毒的设备。
应用
可广泛应用于制药厂、医院、生物制品厂、化妆品厂、食品厂等行业的包装容器、工作服、清洁用具、原辅材料、模具等的常温消毒灭菌,是各制药企业、食品工业、保健饮料企业达到GMP认证FDA认证HACCP认证等生产标准的好帮手。
注意事项
1.了解生产企业是否通过医疗器械体系认证 凡是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在元器件采购时对质量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只有有实力和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通过体系认证,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够保证最好的产品品质和最好的售后服务
2.查看生产企业的网站,了解供货方是专业医疗设备及消毒器械生产企业,还是一家以代理销售为主体;了解每个臭氧消毒机生产企业的用户类型和数量;有条件时,可在同行业中向其他正在使用臭氧消毒机的用户了解他们对各种品牌臭氧消毒机的使用心得和评价。
3.合理选择臭氧发生量 臭氧发生量是确定所消毒的环境是否达到预期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臭氧发生量不足会使消毒不彻底,臭氧发生量过剩会造成臭氧过多并使设备价格增加。要想得到性价比最高的臭氧消毒机,就要根据需要消毒场所的容积大小和所需要的消毒级别,合理地选择臭氧发生量。(要想达到最低级别的消毒效果,每立方米的消毒容积中的臭氧浓度不得低于五毫克。随着消毒级别的提高,单位容积内的浓度也要提高。)
4.与生产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消毒容积、臭氧浓度和送风量是选择臭氧消毒机的几个关键要素,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要素组合。与臭氧消毒机生产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向生产商提出自己特殊的组合要求,然后由生产商根据用户提供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特殊的组合设计,这样才可以得到最高性价比的设备
5.影响产品价格变化的3个要素 臭氧发生量、高频电源和送风量是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浓度越高、送风量越大,消毒效果就越好,电源频率越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越高。用户如果是为了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出现细菌污染超标的情况,安全通过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查,建议选择足量浓度的臭氧发生量和送风量。这样选择的设备价格会贵一些,但是比起因消毒不过关,产品细菌超标而被卫生监督部门勒令产品撤柜、工厂停产整顿、巨额罚款和企业名单上黑榜等,还是要划算很多。毕竟企业的品牌价值远远超过节约设备的费用,而且一次产品被撤柜所付出的代价也远远超过所节约设备费用的数十倍
说明
1、臭氧放电室由外电极系工业级316L不锈钢制造,采用专利金属搪瓷放电体——高压电极表面烧结搪瓷介电层,放电室整体采用全密封技术,运行可靠;
2、供电单元(PSU)是该系列机型的核心技术,包括变频和升压两大工艺,设置自动软启动功能,具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和多重保护功能,高效稳定;
3、与其配套的电源模块具有1-5KHZ的工作频率和完好的正弦波形,不但使臭氧产生量稳定,而且器件不易损坏;
4、臭氧消毒柜具有定时功能,可无人职守。
参数
产品尺寸(长*宽*高):100*60*120(cm)内部空间:0.7立方米
产品规格:双门移动式
空间格局:层板(分层结构)
臭氧产量:10g/h
相对温度:常温
材质:不锈钢
电源:220V/50HZ
功率:180W
优势
应用的机理与优越性
食品行业应用臭氧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杀灭微生物-杀菌消毒;二是氧化分解有机或无机物污染气味-除臭净化 。两方面的应用基础均依赖于O3的强氧化性能和不稳定易分解的特性 。
杀菌消毒
臭氧为气体消毒剂,其杀菌过程为强氧化作用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反应,从而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而死亡。臭氧灭活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其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物质完成的。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臭氧首先作用于细胞膜,使膜构成成分受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至杀死。湿度增加提高杀灭率,是由于高湿度下细胞膜膨胀变薄,其组织容易被臭氧破坏。
除臭净化
臭氧去除异味性能极好。依靠其氧化性能可快速分解产生臭味及其他气味的有机无机物质。臭味的主要成分是胺R3N、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等。臭氧对其氧化分解,生成物没有气味。
臭氧与消毒剂比较
臭氧作为高效广谱无残余污染的气体消毒剂比食品行业常用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甲醛、二氧化硫)等具有特殊的优越性臭氧会自行分解为氧气,不产生残余污染,消毒后不需通风换气。常规消毒均需通风换气或化学中和,麻烦而又降低消毒效果
臭氧与紫外线照射杀菌比较
紫外线以光波辐射作用杀菌,只有照射到的位置且达到照射强度标准才有杀菌效果。食品加工车间很高、很大,照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强度不够,照射又有很大死角。臭氧为气体,扩散性好,无死角,浓度均匀紫外线杀菌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效果急剧下降,80%湿度上时反可诱使细菌复活。臭氧则相反,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对食品行业80%-90%高湿环境特别适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0:29
目录
概述
应用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