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至公堂是明清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云南大学校址(校本部所在地),曾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的贡院。云南贡院至公堂,居贡院坡顶宽敞平地的中心和贡院中轴线上,高爽适中。建筑面积564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坡作卷棚式延伸,柱粗梁大,庄重典雅。南北两面皆雕花门窗,金碧彩绘。堂前有一方形平台,既增添了建筑的气势,又便于组织人员进退。至公堂是举行乡试大典的重地。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皆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南明时期,云南贡院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永历皇帝朱由榔的皇宫。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和著名学者的精彩演讲经常在云大至公堂举行,至公堂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科学大讲堂。1987年,云南贡院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云南大学至公堂是云南贡院建筑群的中心,于1499年建成。
云南大学至公堂是明清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
云南大学至公堂是明清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是今全国仅存的中国一千三百年
科举考试制度历史的见证之一。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两次在这里主考。1656年,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木郎来昆,改至公堂为皇帝行宫,此行宫一度成为南明王朝的军政中枢。明末吏部尚书王锡衮曾被囚禁在此。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大学至公堂作为云南大学礼堂,是全国学术活动的中心,当时中国的大后方各种全国性的学会、年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频频在至公堂举行,全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曾在这里集会、演讲。新中国成立前夕,至公堂是中国“民族堡垒”的著名论坛,闻一多先生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即在此进行。1987年2月21日,至公堂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至公堂轶事
云南大学校址(校本部所在地),曾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的贡院。云南贡院最值得介绍的建筑首先是至公堂。作为贡院的主体建筑,至公堂的命名是中央颁定的,各省相同。至者,最也;至公者,最公也。作为考选人才的重地,公平最为重要,历代科场舞弊,人们深恶痛绝。把全国所有贡院最重要的建筑命名为至公堂,其要义在于:国家明示,通过科举考试,公平、公正遴选优异人才。
云南贡院至公堂,居贡院坡顶宽敞平地的中心和贡院中轴线上,高爽适中。其建筑综合了礼仪规制和组织乡试功能的需要,是贡院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一幢,有引领全局之势。建筑面积564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坡作卷棚式延伸,柱粗梁大,庄重典雅。南北两面皆雕花门窗,金碧彩绘。堂前有一方形平台,既增添了建筑的气势,又便于组织人员进退。
乡试大典之重地
至公堂是举行乡试大典的重地。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皆在秋季举行,故称秋闱。
国家派往各省的主考官多是硕学鸿儒或名宦。李澄中,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正考官,独具伯乐慧眼,且清正廉明。归时行箧中仅一根竹杖、一片松子石和所写的《滇行日记》及诗稿,滇人称颂。鄂尔泰,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典试云南,雍正三年(1725年)即被任命署云贵总督,任考官时对云南的了解是他以后治理云南的先导。林则徐,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典云南乡试,选编了试卷中“文艺诗策尤雅者”14篇,并写《己卯科云南乡试录序》和《己卯科云南乡试策问》。王先谦,著名学者,著述甚多。清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任云南乡试副考官,搜罗人才,不遗余力,拔举许印芳的例子被传为佳话……他们都曾在贡院工作和生活,为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举行乡试时,朝廷派来的主考官到云南府后,先住在皇华馆(今翠湖东路原五华区教育局所在),八月初六离开皇华馆,乘亮轿赴布政司署(后为巡抚衙门),参加入帘上马宴。由省里的要员担任监临,率司道送主考官入闱,同考官、提调、监试等随行,到贡院至公堂下轿,再从堂后门进入内帘。初七日,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四署官员齐集至公堂,编排戳印坐号。初八点名入场,一连三场。十六考毕,受卷官列坐至公堂前,接受士子交卷,并发给一签,验签方能出龙门,称为放牌。阅卷结束,多在寅、辰日支发榜,因辰属龙、寅属虎,取龙虎榜之意。时值秋季桂花盛开,俗称桂榜。发榜前一日,官员齐集至公堂,乡试录取工作进入高潮。主考官居中坐,监临在左,学政在右,内外帘官依次列坐于东西两侧,逐个核对录取者的朱卷、墨卷和草榜,交书吏高唱名次,写成正榜、副榜及题名录。入夜,堂上遍燃巨红花烛,唱声高亢,一派热闹景象。发榜日贡院大门正式开放,用黄油彩亭装上录取名单,鼓乐仪仗兵丁护送,从至公堂出发,过龙门出贡院,抬到布政使司署或巡抚衙门前张贴。发榜后一天,在布政使司署设鹿鸣宴,歌鹿鸣之诗,表演魁星舞,向考官赠礼。新科举人谒见主考官、房考官及其他帘官,拜受知师。至此,主考官离开贡院仍住皇华馆,忙碌的乡试才告一段落。
短暂的皇宫
南明时期,云南贡院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永历皇帝朱由榔的皇宫。自清兵进入北京后,大西农民军的余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以昆明为中心,实行联明抗清的政策,与南明政权遥相呼应。艾能奇的定北府即设于贡院。永历皇帝为应付清兵,率部四处转移,行踪不定。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李定国从贵州安龙迎永历帝抵云南府,从此,昆明成为南明最后一个政治中心,时称“滇都”。史载“将贡院腾出作行宫,制仪仗,选校尉,安顿迎帝来省,诏告中外”。贡院成了滇都的皇宫,至公堂就是大内的朝堂,永历帝经常在此处理政务,接见臣僚,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于是初莅朝堂,二王侍立,文武肃然”。农民军与永历政权经过漫长的联合,终于在此迈入统一的门槛。著名农民军领袖李定国经常出入贡院皇宫,“上每召见”。李定国、刘文秀写信与郑成功联系也在此时。
闻一多最后演讲的礼堂
1923年4月20日在此举行东陆大学的开学典礼,揭开了至公堂作为礼堂的历史篇章。从此,很多重要集会在此举行,很多著名学者莅此发表学术演讲。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学术机构内迁,大批著名学者拥入昆明,云南大学学者云集,西南联大受屋舍条件限制,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和著名学者的精彩演讲经常在云大至公堂举行,至公堂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科学大讲堂。对此,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但限于篇幅从略。联大校园、云大至公堂、昆郊的名人故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昆明科技文化教育活动的三大亮点。1944年6月25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参观云大,并在此发表演说。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此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当天在回家的路上即遭特务杀害。
20世纪50年代,至公堂也作过图书馆的阅览室,里面放了几十张大阅览桌,供同学们围坐查阅资料,复习功课。为了改善采光条件,屋顶安了很多亮瓦。
1987年,云南贡院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至公堂按原样落架重修。
至公堂前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云南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民主堡垒”,共有烈士68人,烈士数目之多,在全国高校中仅次于北京大学。经
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93年建成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为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曾任云南大学教授楚图南题写。
难得的教育景观
云南大学是文物富集区,汇聚了文物古迹与山水园林之胜。其完整保留的文物的空间格局和历史环境,使我们今天还有可能体察500年来的历史进程,其性质属历史文化景观,是一处难得的教育景观,与其他农业景观、工业景观等,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云大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也有经验值得肯定。第一,长期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众多的历史建筑并没有靠边站,旧贡院老区至今仍是云大的核心区。第二,经常维修,“修旧如旧”,尽量恢复历史遗迹。风节亭累毁累建,1925年、1995年两度重建。“文革”中被拆的腾蛟坊、起凤坊,2003年在原址恢复。獬豸长期掩埋在贡院坡的土坎下,被发现后照原件重雕一对置于原址。第三,市规划建设部门高瞻远瞩,大力支持。民国年间和上世纪80年代,大门外两次道路维修,截弯改直的方案皆被否定,才得以保持地块的完整。第四,领导重视。历届校领导做了很多文物保护的好事实事。成立有专门机构文物办公室。第五,有文物保护的传统,有一批热心保护校园环境、文物、历史建筑的教职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