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汉语词汇、拼音:zhì chéng释义: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至诚无息,至诚无妄。
释义
[complete sincerity] 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至诚待人
出处
例句
1、极忠诚;极真诚。
②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愿君王公选於众,精鍊左右,非君子至诚之士,无与居家,使邪僻之气,无渐以生。”
③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
④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
①《礼记·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②《
中庸》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朱熹集注:“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
3、极其真挚诚恳的心意。
①《汉书·刘向传》:“其言多痛切,发於至诚。”
②《后汉书·窦融传》:“ 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口达至诚。”
至诚之道
《
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山人曰:“至诚之道,必达至圣之境。”圣,又土也,有自己的一片自由之土,方称之为圣。如若为圣,必先一之,一之即择一而固之,非至诚不能一也。山人之一乃一条
哲学之路,艰难险阻
无以言表,况中国自先秦两千载以来,能为哲圣者不过几人尓,自中华复国以来一代哲学家未有一人,而西方新一代哲人却是如同雨后春笋,何故,国人不得已自由而已。
所以一个
财务自由的
独立学者能够超越官方学者是理所当然之事,而且作为一名独立学者不能为金钱所染,否则必是满身
铜锈之味。
山人深知己尚不能一,还不是钱若得祸,如此一来,山人一边研究哲学,一边股市淘金,岂不二乎,山人痛思之, 如果哲学与经济双管齐下,势必二矣。
吾攀登哲学之峰,必先走经济之路。山人深思己之路径,四十岁之前博杂不精,历史文哲、农林电子、医道玄学、
营销管理无所不猎,终未有所成,可谓杂人。自四十岁始,直至甲午之岁,习武养气,研究一哲,混迹股市,虽有小获,难言大事,吾谓己之二、三。
今乙未之中秋,吾心存股市,用心半分,技术虽有所突破,股市得而复失,伤及元气……痛哉,痛哉也。痛定思定,何故,山人身未能一,心未能一,量天尺未一。何故,未知入至诚之道也。
再读廉溪先生之作,方知师祖之道非弟子所能及……一之性,诚也。无妄至诚之根也,无妄一木之土也。
诚者无妄,至诚之人,坚守正道,思想纯一不杂,没有妄想,没有妄念,没有妄语,没有妄动。
易经“无妄”
卦象,无妄之往,得志也。说的是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惟一要遵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山人回首往昔,时有妄思、妄想之意念,时有妄言、妄语之口舌,时有妄行、妄动之举止,此山人之不诚之罪啊。才深感妄者其害无穷,乃不得志之根本也。
管子先师曰:“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原来只有从根本上做到无妄之治,才能运作任何事物,才能应变不失,就叫得当。治理妄思、妄念、妄言、妄行是每个人的根本所在,不去想任何与工作事业不相关的事物,不去说与工作事业不相关的话,不去做与工作事业不相关的事,这是管子先师说的务本、务实之道。
庄子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注。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漂浮游荡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追求,狂妄自大的人不知到自己的目标。只有抱着目标努力勤劳的人,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保持纯粹的思想和言行,达到没有任何妄想、妄言、妄行。这是庄子对“我与万物为一”思想的表达。
廉溪先生曰:“无妄者,至诚也。 ”也就是说,能够做到无妄,才是至诚; 无妄,放下各种私心杂念,放下各种恩怨情仇,放下各种无关之人、无关之事、无关之物,近而从寡欲达到无欲,无欲则刚,无欲则能顺化内外之物。无妄、无欲只为为一,只有无妄、无欲才是治本,才能达到快乐的研究一个事物,达到忘我、无它为的境界,如此至诚之道得以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