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
哲学术语
广义舆论是人们对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事物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评价和想象的欲望,是持续性,变化性,公共性与个人性的统一。狭义舆论包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公共舆论和新闻舆论。
舆论特点
1,公论
2,一团模糊的社会意见或观点氛围,充满矛盾性和变化性。
舆论学是解释各种舆论现象的一门学科,它揭示舆论产生、形成既发挥作用的客观规律,在文艺复兴后发展起来。——《社会科学新辞典》
舆论学又称“新闻哲学”,是研究舆论的产生、形成及其社会作用的学科。——《社会科学学科辞典》
舆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通过对舆论这种社会现象的研究来揭示舆论领域内部的整个知识范畴,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各自间的逻辑联系,揭示舆论与其外界社会的复杂关联以探寻舆论的本质特性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研究内容
对舆论本体的分析:属性、类型、基本构成要素、功能
对舆论过程的分析:发生发展、形成后的发展衍变、传播过程(传播学角度)、舆论学自身的发展
人为影响:舆论调控、舆论调查测量方法
研究方法
定量:数理统计
定性:归纳演绎、逻辑推理、假设
国内成果
·刘建明《基础舆论学》《社会舆论原理》《舆论传播》《舆论学概论》
·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
学科简介
 一般认为,舆论即公众的意见,是公众针对特定事件、议题和时势形成的公开表达的意见集合。舆论反映社会心理,影响公共决策,形塑社会历史发展的意见气候,参与政治和社会建构。舆论现象古已有之,大众传媒时代进一步增强了舆论的力量。伴随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的到来,舆论的形成、演进和影响机制变得更加复杂,成为事关社会发展、治国理政和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基本要求
 舆论学是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同时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开放,是学科交叉的产物。舆论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舆论学基本原理;第二,舆论实践,如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渠道等构成要素,舆论的发生与演进机制,舆论的效能与影响;第三,舆论史,如舆论发展史、舆论观念史或思想史、舆论制度史等;第四,舆论与治理的关系,如舆论自身的发展与治理问题,舆论与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关系。鉴于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积极建构中国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培育舆论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8:50
目录
概述
舆论特点
研究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