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巴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土家舍巴日是土家族的特有节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它是苗族、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历史沿革
土家族历史悠久,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土家族舍巴日是以缅怀祖德、庆丰祈福为愿景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一般在正月或农历三月举行,分舍巴祭、舍巴乐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土家摆手、毛古斯、梯玛歌、摆手歌、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及土家织锦、民间戏剧、民间游艺、民间剪纸等一系列原生态文化现象,具有民族文化、道德、伦理、教育等诸多传承功能和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薪火相传的综合载体。
文化形式
舍巴日“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舍巴日”,土家语,又称“舍巴巴”,“舍巴”摆手之意,“日”,动词,“做”之意。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种战舞,始于远古,繁盛于明清时期。 舍巴分为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少者数百,摆手时以鸣大锣、击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
仪式规程
舍巴日仪式包括请祖先、敬祖先、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演茅古斯五大部分。其中请祖先包括扫堂、封净、迎神、接驾、安位、闯堂、绞旗等议程;摆手舞包括单摆、双摆、回旋摆、侧身摆、沉臀摆、颠摆、抡手摆、悠摆等动作;摆手歌由梯玛领唱,包括巫歌和民歌两部分。巫歌有请神、迎神、敬神、送神、祈神、扫堂、倒坛等乐歌。民歌即土家人颂祖的山歌,即竹枝词曲。如《白果姑娘》、《日客额,地客额》、《将帅拔佩》、《迁徙歌》、《搓托》。茅古斯是舍巴日的主场表演,表演时演员身扎稻草、棕叶、棕片、装扮成身上长毛的人,摸拟实姐、宋捉、砍火畲、抢亲、吃穇子、摘果子、抖狗蚤、示雄、抖押等土家祖先原始的生产、生活情景。并配以咚咚喹、打溜子等土家音乐表演。同时间杂上刀梯、咬铁杵、摸油锅、踩铧口等梯玛绝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1 10: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化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