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六将
广东湛江民间舞蹈中的“傩舞”中的种类
“舞六将”是广东湛江民间舞蹈中的“傩舞”中的一种,流传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吴川市博铺镇,是 当地乡民辟邪驱灾祈求平安娱神娱人的活动。
特色
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北帝”神诞期间都要要舞六将,当地民众斋戒三天,俗称“三月三”年例。初一早晨隔壁,先由道公在北帝庙主持祭坛仪式;启支、发书遣将、接圣。祭坛上摆设各式各样糕点、水果,点香燃烛。此时,到处锣鼓喧天、龙腾狮舞,乡民用神轿抬着北帝菩萨,在浩荡的仪仗队和头戴面具的六位神将与土地公的簇拥下,到个土地公管辖境界游神,村民集结设斋摆盅朝拜。北地菩萨每到一处祭祀台,都必须演舞六将。直到初三下午,转入“押舟”,即把纸船送往河边烧毁,以示送鬼驱邪,再回庙前升座送圣,祭祀至此全部结束。
据老人陈锦’龚跃庆回忆,博普香山古庙的北帝菩萨座基刻有晋朝字样,距今约一千七百多年。民间传说,北地菩萨部下又六大元帅:赵公明、马华光、关云长、张节、辛环、邓忠,能为人民辟邪驱灾。保佑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乡民祭北帝,舞六将,也就是寄托这些美好愿望。
舞六将的演出以打击乐贯穿始终。是由扮演土地公和北地菩萨部下刘、六大将帅赵、马、关、张、辛、邓等头戴面具,手持兵器。表演时按顺序由土地公开是表演,然后逐个轮流上场表演。其动作特点,除了共同的基步“踏三戈”外,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动作和套路。土地公手持拐杖,右手摇扇而出,表现老迈龙钟之态。接着赵公明出场做“举锏亮相”、“伏虎”和“斗虎”动作。马华光手持戟上做“倒戟”、“刺戟跪斗”。关云长手持大刀上场做“横刀捋须”、“拖刀山膀”。张节做“跪斗扫枪”、“弓步斜刺枪”。辛环左手捧簿,右手提笔上场做“观簿步”、“转身观簿步”。邓忠执斧凿上场做“举斧击凿”、“半边月”。表演时要求动作马步站稳,刀枪刺准,一气呵成,威武雄厚,粗犷有力,生动逼真。
服饰穿着。土地公穿红或蓝色长袍,等中穿黑色男式对襟上衣,中式裤,双肩各套上一个黑色翅膀。用黑色系待与背后相连再配上护肩。赵、马、关、张、辛吴将军尽量按古戏曲中的人物造型服饰。
代表艺人
代表艺人是陈锦泉、龚跃庆。
陈锦泉,男,广东湛江吴川市博铺人。十岁起跟父学艺,十五岁开始当道公,熟悉主持祭坛礼仪和舞六将的各种奥路动作,他擅长扮演土地公。深受群众欢迎。
龚跃庆,男,广东湛江吴川市博铺人。其伯父与父亲早年就是舞六将的演员,他从小得到父亲真传和指教。从二十一岁起参加舞六将表演。他表演的马华光元帅德国角色,动作粗犷,潇洒大方,深受群众赞扬。
参考资料
湛江民间舞蹈 傩舞之舞六将.中共湛江统一战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7:28
目录
概述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