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桃叶浪:传说
东晋王献之有爱妾名桃叶。一天,桃叶渡江北去,献之歌以送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这就是“桃叶浪”一名的由来。诗中是借用,以指落日余辉映照下的波浪。
⑤金穰:指丰收之年。《
史记·天官书》:“太岁所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
颈联看似写景,实为寄意,“河回”“山曲”,“菱老”“草芳”,本无矛盾,诗人却用“失”和“难容”把它们对立了起来,造成弦外之音,表现得隐、深、曲、婉,因而含蓄隽永,给人以思考的余地,增强了诗的魅力。其它三联貌似描绘景物,芦荻初芽,春临荻塘,夕阳在山,碧波荡漾,荷香十里,村歌互答,丰收在望,仿佛
王维笔下辋川风光,像是
孟浩然诗中故人农庄。其实有更深刻用意,意在说自己“归去来兮”,“胡不归?”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诗人创作,言在此而意在彼,称之为“
寄托”。诗中的“远意”点明此诗有寄托。寄托和形象思维是分不开的,那么,诗人是怎样通过舟过荻塘时所见的景象来写“远意”的呢?首先要弄清“远意”是什么,诗人是个主战派,他的主张肯定与昏君奸佞不合拍,难以在朝庭立足,退隐便是最好的一条路。
(1086~1137)宋代诗人。字必先,
德清(今属浙江)人。公元1115年(
宋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及第,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次年,兼权知枢密院事。后随高宗至
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著有《
龟溪集》12卷。《宋史》卷372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