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级是表示船舶技术状态的一种指标。在国际航运界,凡注册总吨在100吨以上的海运船舶,必须在某船级社或
船舶检验机构监督之下进行监造。在船舶开始建造之前,船舶各部分的规格须经船级社或船舶检验机构批准。每艘船建造完毕,由船级社或船舶检验局对船体、船上机器设备、吃水标志等项目和性能进行鉴定,发给船级证书。证书有效期一般为4年,期满后需重新予以鉴定。
船级社的产生
船级社最早产生 于二百三十年前的英国。十八世纪中,英国伦敦
泰晤士河畔设有若干的咖啡馆,从事船舶生意的人们常在此聚谈,其中营业最盛者是爱德华·劳埃德,所有船舶和货物保险,大部分均在该咖啡馆办理,于是形成了
海上保险的中心。由于保险需要了解船舶的技术状况,遂于1760年成立了
劳埃德船级社,并开始实施船舶检验和登记入级。初期的验船师大多是退休的船长和船上的木匠,经验丰富,能一验便知船舶优劣(那时都是木帆船)。他们最初把船体技术状况划分为五类:A(最 好)、E(较好)、I(中等)、O(较坏)、U(最坏);又将所备帆、锚等分为三类:G(好)、 M(中)、B(坏)。后来逐步根据需要,变革到现 在的入级符号。Classification一词原是分级的意思,现成为入级,不在对船舶划分等级。只 要船舶建造符合船级社的建造规范,并经检验合格,该船即在该船级社入级。劳氏船级社成立以后,鉴于船级社的作用和实际需要,各航运发达国家、以及有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船级机构,以便发展航运事业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迄今世界上已有近50家船级社。
船级社的发展
随着船级社的逐步的发展,船级社的业务也有所变化。船级社成立之初,船级社为保险商提供的入级服务,完全是自愿的,保险公司可以委托船级社进行船级划分, 也可以不委托。而现 在的入级服务已不仅是为保险商服务,而且政府希望通过入级服务,代替政府执行有关
国际公约的要求,以保障船舶的质量和保障安全。因此各国政府均赋予船级社更大的权利。并从法律法规上给予保障。船舶从设计、建造、营运和维修的各个阶段都要受到船级社的监督。不通过船级社的检验和发证,船舶 不能营运。在近几 年的国际公约中,出现了船舶必须达到某些入级规范标准的要求。正是这种具体技术要求的一致性,使得入级检验也具有了一定的法定特征。
船级社的业务范围也从航运领域扩大到相关的工业领域。船级社200多年发展历程当中,一直是作为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机构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船级社 间竞争的加剧,经营成本的增大,各个船级社在纷纷地寻找出路,传统的理念受到了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迫使船级社将注意力从有限的航运服务市场转向工业服务市场。 由上面可知,最初的船级社认证是针对船舶的生产和制造进行的技术分级判定,而现 在船级社认证的范围涵盖了入级船舶检验、国内船舶检验、海洋工程检验和工业服务.风险管理为其业务的基本属性.所以现 在国内的很多制造企业,尽管他的产品和船舶没有关系,但是还是做船级社认证.不过这个认证是质量认证,或质量体系认证。
著名船级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船级社有:
它创建于1760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船级社。该船级社由船东、海运保险业承保人、造船业、钢铁制造业和发动机制造业等各方面委员会组成并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为商船分类定级;
德国劳埃德船级社
挪威船级社
法国船级局
日本海事协会
美国航运局
中国船级社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所属的船舶检验局。1996年中国船级社第一次被选任国际船级社协会理事会主席,任期一年(1996年7月1日-1997年6月30日),这标志着中国验船技术的权威性受到国际认可。
船级符号
船级证书除了记载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外,还绘制出相应的船级符号。各国船级社对船级符号的规定不同。
中国船级社的船级符号为CCS。
英国
劳埃德船级社的船级符号为LR,标志100AI,100A表示该船的船体和机器设备是根据劳氏规范和规定建造的。I表示船舶的装备如船锚、锚链和绳索等处于良好和有效的状态。
各国船级社缩写
2、法国船级社 BV
4、美国船级社 ABS
5、挪威船级社 DNV
7、日本海事协会 NK
8、希腊船级社 HR
9、俄罗斯船舶登记局 RS
10、波兰船舶登记局 PRS
11、南斯拉夫船舶登记局 JR
12、保加利亚船舶登记局 BKR
13、中国船级社 CCS
14、捷克船舶登记局 CSLR
15、韩国船级社 KR
16、印度尼西亚船级社 BKI
17、罗马尼亚船舶登记局 RN
18、印度船级社 IRS
19、克罗地亚船舶登记局 CRS
中国船级社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持续走低,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也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全球运力和产能严重过剩。亚洲是世界上造船业的主要区域,中国船级社目 前市场份额更是位居世界第七,如何制定与调整相应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缩小和世界一 流船级社的差距,同时在航运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在国内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扩大我们的影响力,扩大我们的海外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