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对氧极为敏感,
分离培养较困难.故命名为艰难梭菌。艰难
梭菌属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
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粗长杆菌.大小为(1.3-1.6)μm ×(3.6-6.4)μm.培养2日后易转为革兰阴性: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
鉴别要点
1.本菌特征: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菌落黄色、粗糙.不产生脂酶和
卵磷脂酶.不凝固和不消化牛奶。
2.与
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别:艰难梭菌不消化牛奶.麦芽糖、蔗糖均阴性,而产气荚膜梭菌则相反。
培养特性
严格厌氧.在厌氧
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48 h.形成直径为3-5 mm、圆形、白色或淡黄色、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不溶血的菌落。在CCFA(
环丝氨酸、
头孢甲氧霉素、
果糖和
卵黄琼脂)平板上产生较大、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的黄色菌落。在紫外线照射下见黄绿色荧光。
生化反应
发酵
葡萄糖、果糖.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和蔗糖.
明胶、胆汁七叶苷和细胞毒性试验均为阳性.吲哚、H2S、卵磷脂酶和脂酶试验均为阴性.不消化牛乳。
分布范围
艰难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
干草、沙、一些大型动物(牛、驴和马)的粪便,及狗、猫、
啮齿动物和人的粪便,除此之外还大量存在于水和动物的肠道中婴儿的粪便中常含有艰难梭菌,为新生儿肠道中正常菌群,大约50%12月龄婴儿的肠道中有艰难梭菌,2岁以上儿童的带菌率大约为3%,但此菌在健康成人中出现频率较低,无症状带菌的成人在瑞典是1.9%,在日本为15.4%。
致病性
艰难梭菌是一种厌氧生长的革兰阳性梭状产毒
芽孢杆菌,为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抗生素的应用可导致该菌过度生长。自1978年开始,艰难梭菌被认为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关,曰前认为25%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由艰难梭菌引发。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在全球范围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不断升高,近年来出现暴发流行,其流行菌株发生基因变异,产生毒素的能力增加,患者病死率及病情复发率升高,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艰难梭菌可产生两种毒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肠毒素能趋化
中性粒细胞浸润回肠肠壁,释放
细胞因子,导致肠道大量失水和出血性坏死。细胞毒素能解聚
肌动蛋白,损坏
细胞骨架,导致局部肠壁细胞坏死,有直接损伤肠壁作用。
艰难梭菌感染大多数为无症状携带者。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引起内源性感染。若易感人群较多,也可引起
外源性感染。耐药艰难梭菌能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
假膜性结肠炎等疾病。
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肠炎,主要是结肠段的肠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作用于肠道细菌的
广谱抗生素,如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克林霉素和各种
头孢菌素等,可杀灭或抑制肠道内
乳酸杆菌和
双歧杆菌等正常菌群的细菌,失去或减弱了对艰难梭菌的拮抗作用;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艰难梭菌则大量增殖,引起
菌群失调。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
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ous colitis,PMC):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突然开始,并伴随血压低,严重时能致死。通常还伴有发烧,白细胞增多,之后可导致死亡,是很严重的一类疾病。
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在体内的潜伏期为5-10天,之后导致大量的棕色或水状腹泻,持续1周左右。
除上述疾病外,艰难梭菌尚可引起
肾盂肾炎、脑膜炎、腹腔及阴道感染、菌血症和气性坏疽等。近年来该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及时停用长期服用的抗生素,改用敏感药物,治愈后复发率较高(芽胞未被杀死)。
耐药性
本菌对
万古霉素或
甲硝唑敏感.对
氨苄西林、
头孢菌素、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耐药。
诊断方法
毒素检测:
组织细胞毒素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需时48小时,敏感性高,且能检测毒素。
细菌培养:
用环丝氨酸
头孢西丁果糖琼脂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需时72小时,灵敏度高且可获得菌株,不能检测毒素。
谷氨酸脱氢酶是艰难梭菌与梭菌属其他细菌共同的非毒素蛋白质,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操作简单快速(15-45分钟),敏感性略低,且与其他厌氧菌存在交叉反应。
基因诊断:
采用聚合酶链技术可检测A毒素、B毒素、二元毒素以及高毒力的菌株,敏感性高。
胶乳(凝集)试验(latex test):
胶乳绑定抗体后,加入过滤后的粪便滤液,观察起凝集结果。
扫描试验(screening test):
测试普通抗原后,跟随其他特定试验。病人的病史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测试普通抗原可以测定产生毒素的艰难梭菌和不产生毒素的梭菌,也是诊断
假膜性肠炎(PMC),抗生素相关腹泻(AAD) 的方法。确定仍需其他特定的方法。
是敏感性极高的鉴定方法,由于其设备昂贵则不作为基础检测。优点为敏感和特异性高,得到结果的时间短。
传播途径
在医院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先停用相关抗生素,给予液体和补充
电解质等支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应用抗艰难梭菌的抗生素、免疫调节治疗及用益生菌调节
肠道菌群。
艰难梭菌的大多数
菌株在体外对许多抗生素敏感,包括青霉素、
四环素和喹喏酮类。但对由该菌引起的肠道病通常仍采用口服万古霉素或灭滴灵治疗。对于不能耐受口服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可采用肠道
注射给药。
防治措施
艰难梭菌感染防治措施:医院中一旦出现艰难梭菌感染暴发,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限制抗生素使用,选用甲硝唑、
万古霉素,并配合
微生态制剂(如“贝飞达”等)调节肠道菌群;
2)减少患者肠道污染,采用肥皂水洗手,采取隔离措施,使用手套,避免有暴露可能的医疗操作等;
3)环境表面消毒,采用
次氯酸盐(1000ppm),每天至少进行2次表面消毒,特别是触摸频率高的部位(把门把手、床边、床头柜等)。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家庭可用10%的漂白粉擦洗卫生间用具,家人注意多用肥皂水洗手等。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院内细菌性感染的主要元凶,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引发其感染的关键因素。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注意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医院艰难梭菌性腹泻是可防可治的。
生物安全
该菌能形成芽胞,因此操作时应注意
生物安全,防止
院内感染的发生。运输人员需戴手套,采用生物安全运输箱转运。
相关事件
2011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郡地区爆发
梭状芽孢杆菌疫情,已造成16人死亡。爆发疫情的3家医院分别为大尼加拉总医院(Greater Niagara General Hospital),4名病人死亡;圣凯瑟琳总医院(St. Catharines GeneralHospital),10人死亡;威兰医院(Welland Hospital),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