艹(读音:cǎo)是一个汉字部首, 俗称“草字头”或“草字旁”。它是“艸”(读cǎo)的偏旁异写之一。变体有“䒑”,传统用字也做“⺿”, “⻀”。例字有“花”,“兹”等 。
文字源流
该汉字部首本作“艸”,是一个象形字,像草的形状,本义是草本植物的总称。“艸”自汉隶假借“栎实”的草表示,而艸一般用于部首,经典相承。现代学者李学勤先生所箸的《字源》则认为“草”是“艸”的加旁分化字,艸和草实为一字,并非二字。
艸后世发展中也演变作⺿”、“艹”或“䒑”(例字:草、兹)。又因与“⿱⻀丨”(音guǎi)之偏旁异写“⻀”字形相近,而导致二字混同(例字:茍【音jí或gǒu,与苟且之“苟”本二字,后二字完全混同】),后世混用成习而归入艹部。此字“⿱⻀丨”(音guǎi)也是属于六书中的象形,字义是羊角。
在新中国的汉字整理中,将3画的“艹”定为主部首,本字“艸”沦为次部首和被定为“草”的异体字”。要注意的是,该汉字部首正确读音是cǎo,并无所谓的ǎo音。
基本字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艸
《仪礼·士相见礼》在野则曰艸茅之臣。《
说文》百卉也,从二屮,凡艸之属皆从艸。《
广韵》艸,篆文。隷变作艹。 《
集韵》直列切,音彻。草初生貌。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艸
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属皆从艸。仓老切
百芔也。卉下曰。艸之緫名也。是谓转注。二屮三屮一也。引伸为艸稿,艸具之艸。从二屮。仓老切。古音在三部。俗以草为艸。乃别以皁为草。凡艸之属皆从艸。
【艸部】
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属皆从艸。仓老切。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