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
2014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是国内首部系统梳理近百年来芥川龙之介学术研究历程,整合研究成果的专著,力求呈现本领域学术研究活动在时间横轴和地理纵轴上的完整图景。第一编先分四个阶段整理各时期的代表性观点;而后放眼世界,综述韩国、美国,欧洲及拉美的成果创见;最后特别聚焦芥川研究活动中的中国视角。第二编以对芥川生平和时代背景的评述为基础;专题研究其作品中的“东方情节”和“西方情节”,透视芥川文学中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碰撞;最后论述了芥川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展示了芥川文学的持久生命力。
内容简介
◆ 本书著者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学术视野开阔。
◆ 精要的资料归集、清晰的脉络梳理、鲜明的论点和富于前瞻性的见解,令本书极具参考价值。
◆ 国内第一部该领域的研究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代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对日本及其他国家的芥川研究亦将起到推动作用。
图书目录
绪言
第一编芥川龙之介学术史
第一章文坛明星的诞生:大正时代(1912—1926)
第一节关于“新思潮派”
第二节文学明星的诞生
第三节耀眼明星的升起
第二章追忆、批判与回忆:昭和前期(1927—1944)
第一节文坛明星的陨落与震撼
第二节否定性批评
第三节代表性论著
第三章从批判中解放出来:昭和后期(1945—1989)
第一节战后初期的肯定性批评
第二节研究的蓬勃展开
第四章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一节时代、社会视野中的新批评
第二节走出日本、走向世界
第五章世界的芥川研究
第一节韩国的芥川研究
第二节美国的芥川研究
第三节欧洲的芥川研究
第四节拉丁美洲的芥川研究
第六章中国的芥川研究
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以前
第二节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二编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
第一章从“一无所有”出发的作家
第一节芥川的生平
第二节芥川的时代
第三节最后的文人
第二章芥川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芥川与东方文化
第二节芥川与西方文化
第三节芥川的东西文化意识
第三章芥川的传统与现代
第一节日本庶民文学《今昔物语集》的再发现
第二节回望传统的诗作
第三节日本现代主义之先声
余论对后世日本的影响
附录一重要文献
附录二人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附录三书、报、刊、篇名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作者简介
邱雅芬 中国文学文学博士,日本文学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国际芥川龙之介文学会理事、广东外国文学会理事,曾任日本东海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客座研究员。译有诺贝尔文学奖精品书系《万延元年的Football》等,著有《芥川龙之介的中国:神话与现实》、《中日傀儡戏因缘研究》。
序言
在商品化大潮的席卷下,文学的精神品质逐渐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化、物质化倾向日趋泛滥,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再次回望经典。仅就日本文学领域而言,日本战后文学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亚洲作家,自印度泰戈尔之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日本文学走向世界的标志之一。现在,村上春树文学正风靡全球,从2006年开始,村上春树已先后获得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耶路撒冷文学奖、西班牙艺术文学奖等,这是日本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在当代日本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日本卡夫卡”之称的芥川龙之介永远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先行者,这位日本大正文坛的领军人物、日本短篇小说的旗手,他在激烈的时代转型期,不惜生命代价,倾力建构包含东西文化精粹,融合传统与现代要素的纯文学殿堂。
芥川的艺术开拓精神随处可见,其文体包括独白体、故事体、笔记体、对话体、书信体、议论体、回忆体、警句等。其文学题材包括历史小说、中国题材作品、基督教题材作品、自传体风格作品等。然而,芥川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狂躁不安的时代,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登上文坛,在中国旅行期间亲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狂暴,其文学探索最终败于狂暴的“时代”,35岁那年他选择自杀离去,当时日本刚刚经历了大正、昭和的改元和昭和金融危机,芥川之死震撼了整个日本社会,一代“鬼才”、 不食人间烟火的书斋才子等称谓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标签,其文学评价因其自杀而跌入低谷。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奖,该影片以芥川的代表作《罗生门》命名,但实际上由其另一部作品《竹林中》改编而成,这是日本电影走向世界的契机,也是芥川文学走向世界的契机之一,芥川文学在日本国内也开始获得重新评价。
截止2010年为止,全世界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出版了芥川文学,芥川文学被译成中文、英语、韩语、俄罗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古巴语、越南语等,可谓名声远播。2005年中国出版了中文版《芥川龙之介全集》,这是日本之外出版的第一套芥川全集。2006年是芥川文学的又一个腾飞之年,企鹅古典丛书《罗生门 外17篇》在英、美两国先后出版,这是继《源氏物语》之后,企鹅古典丛书第二次收录日本文学名著,且芥川是该丛书收录的第一位亚洲当代作家。不仅如此,芥川研究也是当今日本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其研究态势可谓盛况空前,仅冷战后的10年间,日本就出版了大约120部芥川研究著作,其数量已超过夏目漱石研究。在我国学术不断进步之际,重新审视这位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拓宽学术视野,芥川文学中内含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问题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书第一编《芥川龙之介学术史》是对日本及其他国家芥川研究的概述,第二编《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研究》是基于研究史基础上的芥川及其文学的评论,由“从一无所有出发的作家”、“芥川的东方与西方”、“芥川的传统与现代”、“对后世日本的影响”四个章节组成,力图呈现一个具有中国式阅读特色的芥川及其文学形象。例如,在“从一无所有出发的作家”以文献为佐证,认为芥川文学“展示了日本传统走向崩溃的历程,具有日本传统挽歌的意味”,芥川本人则具有“日本最后的文人”的色彩,如此研究视角独具特色,个性鲜明。芥川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无疑是芥川文学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即便在芥川研究成果大量问世的日本,亦尚未见相关研究专著,可见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缺乏明晰的问题意识。本书第二篇梳理了芥川文学的“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问题,希望在向学界展示中国式研究视角的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说,第二篇四个章节的题名本身就是一个明晰的芥川及其文学的评价坐标。
“重要文献”是按照日文、中文、韩文、英文的文种顺序分类整理的文献目录,这是基于各语种研究的繁荣程度排序。本书在按照年代顺序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顾及全面,同时突出重点,以期做到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读者既能了解芥川龙之介学术史的概况,又能看到各时期主要评论家的不同观点。本书使用的芥川文本为日本岩波书店1995—1998年版《芥川龙之介全集》,中译文参照了2005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芥川龙之介全集》,但在引用时对照岩波全集略有修改。本书还涉及一些旧体中日文汉字,除了由于时代原因而需要保持原貌之外,均采用了现行的书写方法,以保持全书的统一与规范。对于日文作品、文献名与中译名所用文字相同或相近者,为保持文体简洁,本文不再标出原日文题名。对于日文作品、文献名与中译名表记明显不同者,本文在中文题名后,以括号注的形式标出原日文作品、文献题名、出版年月,以便于读者检索。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陈众议先生倡导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经典作家系列”项目,使我有机会再次走进芥川文学,接触芥川那颗纯真的心灵。芥川生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陶渊明的田园诗、王维的隐逸世界、倪瓒的文人画,还有寒山、拾得的诗句……对于本书的出版,芥川若天上有知,应该感到分外开心吧。我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吴岳添、吴晓都二位先生,他们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给予了笔者诸多的帮助。最后我还要感谢译林出版社为出版包括本书在内的这套丛书做出的努力,相信这套学术丛书的出版有利于促进我国各语种文学研究的进步,同时我还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对本书的不足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中山市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3 16:0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