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
中药
芦根,
中药
名。始载于《
别录
》,列为下品。《
新修本草
》曰:“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
本草图经
》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
入药部位
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根茎。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
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相关配伍
1、与麦门冬、天花粉等同用,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症。
2、与
黄芩
、
浙贝母
、瓜蒌等同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等症。
3、与
薏苡仁
、
冬瓜仁
等同用,可用于肺痈吐脓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及须根,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鲜芦根埋入湿沙中,防干。
生理特性
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花期9-10月,生长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相关论述
1、《
药性论
》:“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2、《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3、《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4、《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6:52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