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
湖南省株洲市辖区
芦淞区,湖南省株洲市辖区,位于株洲市河东地区,西隔湘江与株洲市河西地区为界,南与渌口区相邻,东与荷塘区接壤,北与石峰区毗邻,总面积216.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芦淞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30.25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枫溪街道。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
属楚之黔中郡。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属之。
西汉
高祖五年(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
东汉
建安十九年(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建宁县城商业发达,后一度毁于战火。
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建宁。
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建宁并入湘潭。
顺治七年(1650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商业又有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
中华民国
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
1949年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7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40号):设立芦凇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5月31日,芦凇区成立,辖原南区的建设、建宁、董家塅和原北区的贺家土4个街道,原郊区的曲尺、建宁、五里墩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芦凇路。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株洲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芦淞区东南以原郊区与株洲县界线为界,西以湘江河为界,北以白石港为河(老河),京广铁路(西边线)及建宁乡与明照线界线为界。芦淞区辖4个街道、3个乡。【注:原南区建宁街道的文化路、东湖2个居委会划入荷塘区】
2004年,芦凇区辖4个街道、3个乡。
2005年1月24日,湖南省民政厅关于芦凇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湘民行发[2005]7号):一、同意撤销建宁乡和曲尺乡,将2个乡(不含原建宁乡的朱田铺建制村)的行政区域并入建宁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调整后,建宁街道办事处辖17个社区居委会、12个建制村。二、同意将原建宁乡的朱田铺建制村划入五里墩乡。(株洲市人民政府2005年1月28日株政办发[2005]3号批复)。
2010年末,白关镇、大京管委会、姚家坝乡划入芦淞区管辖。
2015年,芦淞区乡镇区划调整:白关镇与姚家坝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白关镇。五里墩乡与董家塅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董家塅街道。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芦淞区共减少2个乡级建制。
2010年,芦凇区辖2个乡、1个镇、7个街道。
2015年,芦淞区辖白关镇,贺家土、建设、建宁、庆云、枫溪、龙泉、董家塅7个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芦淞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芦淞区人民政府驻枫溪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芦淞区位于株洲市河东地区,西隔湘江与株洲市河西地区为界,南与渌口区相邻,东与荷塘区接壤,北与石峰区毗邻。介于北纬27°45′14″—27°51′31″,东经113°6′21″—113°14′28″之间,总面积217.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芦淞区地面起伏平缓,境内濒临湘江东岸,为平原和丘陵地形。
气候
芦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8℃,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零下8℃。热量资源充足,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平均1400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芦淞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53650.95亩(3576.73公顷)。
其中,水田49603.65亩(3306.91公顷),占比92.45%;旱地3625.80亩(241.72公顷),占比6.76%;水浇地421.50亩(28.10公顷),占比0.79%。
另外还有1219.05亩(81.27公顷)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其中水田782.85亩(52.19公顷),旱地429.90亩(28.66公顷),水浇地6.30亩(0.42公顷)。
总体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白关镇,占全区耕地的83.74%。芦淞区耕地整体位于国家划定的一年两熟制区域,均位于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3933.55亩(1595.57公顷),占比44.61%;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0727.75亩(1381.85公顷),占比38.63%;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432.85亩(562.19公顷),占比15.72%;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456.75亩(30.45公顷),占比0.8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00.05亩(6.67公顷),占比0.19%。
(二)园地4342.05亩(289.47公顷)。
其中,果园1561.65亩(104.11公顷),占比35.97%;茶园247.50亩(16.5公顷),占比5.70%;其他园地2532.90亩(168.86公顷),占比58.33%。总体来看,园地主要分布在白关镇,占全区园地的91.33%。
(三)林地160938.90亩(10729.26公顷)。
其中,乔木林地124721.40亩(8314.76公顷),占比77.49%;竹林地24929.70亩(1661.98公顷),占比15.49%;灌木林地879.90亩(58.66公顷),占比0.55%;其他林地10407.90亩(693.86公顷),占比6.47%。第二次土地调查时为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中,因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原因,在“三调”时实地为林地的共计5814.60亩(387.64公顷),根据有关要求,芦淞区将对这类土地单独进行管理。总体来看,林地主要分布在白关镇,占全区林地的79.25%。
(四)草地898.95亩(59.93公顷)。
芦淞区草地类型只存在其他草地,总体来看,草地主要分布在枫溪街道和白关镇,占全区草地的74.88%。
(五)湿地479.10亩(31.94公顷)。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芦淞区涉及2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面积477.30亩(31.82公顷),占比99.62%;沼泽地1.80亩(0.12公顷),占比0.38%。总体来看,湿地主要分布在枫溪街道和白关镇,占全区湿地的94.03%。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5584.20亩(4372.28公顷)。
其中,城市用地29171.85亩(1944.79公顷),占比44.48%;建制镇用地1755.90亩(117.06公顷),占比2.68%;村庄用地33525.30亩(2235.02公顷),占比51.12%;采矿用地389.10亩(25.94公顷),占比0.5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42.05亩(49.47公顷),占比1.13%。
(七)交通运输用地13899.15亩(926.61公顷)。
其中,铁路用地1763.85亩(117.59公顷),占比12.69%;公路用地6271.95亩(418.13公顷),占比45.12%;农村道路4824.90亩(321.66公顷),占比34.71%;机场用地990.90亩(66.06公顷),占比7.13%;港口码头用地33.15亩(2.21公顷),占比0.24%;管道运输用地14.40亩(0.96公顷),占比0.11%。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公路用地,占全区交通运输用地的45.1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732.75亩(1448.85公顷)。
其中,河流水面5594.70亩(372.98公顷),占比25.74%;水库水面2958.60亩(197.24公顷),占比13.62%;坑塘水面10895.55亩(726.37公顷),占比50.13%;沟渠1489.95亩(99.33公顷),占比6.86%;水工建筑用地793.95亩(52.93公顷),占比3.65%。总体来看,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枫溪街道和白关镇,占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4.18%。
人口
截至2022年末,芦淞区总人口30.28万人,城镇化率达92.44%。
截至2023年末,芦淞区总人口30.25万人,城镇化率达92.53%。
经济
综述
2022年,芦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下降3.1%;第三产业增长3.3%。全区人均GDP达15万元。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5.6∶52.6。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分别提升0.2和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2023年,芦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4%。人均GDP达15.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3.5%,第三产业增长7.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1.8∶56.4。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芦淞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28.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8%。
财税收支
2023年,芦淞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2606万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地方收入49265万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完成地方税收收入38489万元,同比增长21.5%,地方税收占比达到78.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3.42亿元,支出占比保持在71%以上。
人民生活
2023年,芦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32元,同比增长4.2%。人均消费支出为40403元,增速4.9%。
第一产业
2023年,芦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01万亩,粮食产量2.15万吨,猪、牛、羊肉总产量0.45万吨。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五星级农庄2家,国家五星级农庄2家;累计发展家庭农场78家、农民合作社180家。白关镇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全省平安农机示范镇,龙凤庵村获评市级和美乡村,建成幸福屋场2个。白关丝瓜打入北上广、出口欧洲,润香源入选湖南名品,白关丝瓜、苗妹子豆豆羹获评第24届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金奖。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芦淞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航空产业(不含军工)产值下降15.4%,服饰产业产值下降24.1%,通用设备制造业(以机械制造为主)产值增长1.8%,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制品业(以硬质合金为主)产值增长22.4%,非金属矿物业(以混凝土为主)产值下降8.6%,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3.4%,营业成本下降5.6%。
建筑业
2023年,芦淞区建筑业总产值528.7亿元,增长5.2%,建筑业增加值83.8亿元,同比下降2%。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785.4万平方米;签订合同额1100.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47.7亿元。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芦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2亿元,同比增长9.1%。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其中:限上批发业增长1.8%、限上零售业增长3.6%、限上住宿业增长18%、限上餐饮业下降7.1%。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9%、17.4%和14.7%。
招商引资
2023年,芦淞区共完成招商项目开发16个;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内联引资152.28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湘商回株投资新注册企业9个。完成外贸进出口1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3%。
交通运输
芦淞区交通便利,京广、沪昆2条铁路干线在芦淞区交汇,320和1815国道穿越境内,全国客货运特级站——株洲火车站、湘航株洲千吨级码头、连接河东-河西的湘江大桥均坐落在区内。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芦淞区4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家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举办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获评省创新型县市区、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省工业数据云建设应用先进单位。中国航发南方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新增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创新平台17个。331厂成功入选世界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名单,1家成为全区首家服饰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多用途轻型运输飞机关键技术”项目,攻克了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短距起降控制等关键技术4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芦淞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6所,其中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6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870人,其中在校流动人口子女21429人,占比61.45%。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工近1800人。
2023年,芦淞区教育获评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幼小科学衔接、少先队等工作在全省推介,获评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县市区,两堂督导经验分享视频课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程资源库,改革经验在央视《晚间新闻》《第一时间》等中央、省、市媒体多次被推介。欧阳兰桂获评省第四届“乡村好校长”,为全市唯一,拥有省级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园长”工作室1个、省卓越校长培养对象6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新增正高级教师2人、中小学高级教师37人、资深乡村教师(基层高级)5人。新增公办学位1200个、普惠园位1575个,“双减”经验入选省典型案例。
文化事业
2023年,芦淞区烟雨潇湘文化院揭牌,航空小镇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京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华亿庄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钟鼓岭入选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大汉·悦中心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隐溪椒园获评省四星乡村旅游区点;枫溪记忆文化产业园、华亿庄园获评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青山大筒制作技艺、百井剪刻纸、苦竹根雕龙工艺入围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目录,张进获评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日主题宣传、庆“六一”龙文化非遗艺术节、“敬老爱老寸草心”非遗、龙凤庵村非遗展示、非遗巡展等活动50余次。
体育事业
2023年,芦淞区组织开展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芦淞区海选暨“时尚芦淞•幸福邻里”全民健身活动、幸福邻里节暨湖南省第四届社区运动会芦淞区海选赛;举办第十四届少儿象棋、国际象棋公开赛。组织运动员参加湖南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总决赛、株洲市第十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湖南省第四届社区运动会株洲赛区等比赛活动。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芦淞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8个,其中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8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4869人。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医疗机构、无烟学校223家;管理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73981人,开展随访171491人次,健康体检38909人;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8%;完成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3154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900人,分别是任务数的101.74%和100%。姚家坝卫生院中医骨伤科获评省级重点专科培育专科,全市首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城区首家社区医院揭牌成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全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芦淞模式入选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社会保障
2023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创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12个,“芦淞服饰人”入选省特色劳务品牌。医疗管理服务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县市区称号,居民医保缴费工作获评省先进。城乡低保和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获评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
环境保护
2023年,芦淞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优良率为86.8%,较去年同期优良天数增加29天,优良率提高7.9%。湘江芦淞段水质继续保持Ⅱ类,省控考核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和改善幅度均排名城区第一,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无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实现蓝天“300天”、全域Ⅱ类水目标,枫溪港整治入选省十大典型案例,智慧河湖经验在全省推介。
历史文化
四月八
“四月八”是纪念一位名叫亚宜的苗族英雄的节日。每到农历四月八日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成群结队地涌向苗族英雄亚宜战斗过的地方——凤凰落潮井“跳月”,节日活动有吹芦笙、吹唢呐、赛歌、击鼓跳舞等。赶秋”是苗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每逢立秋日,人们着盛装,聚集禾场荡秋千、赛苗歌、演苗戏、耍龙、舞狮、吹木叶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寻找伴侣。
旧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谓之“开财门”、“开门红”。燃烛敬天地、拜祖先,然后出门拜五方,称作“出行”或“出方”。
耍龙灯
龙灯的品种繁多,如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玩龙灯一般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间,遇宽敞人多之处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带,有的玩龙灯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周围数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称“玩家门灯”。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各家均要吃元宵,以示团圆。
戏剧
芦淞群众喜欢看戏、听说唱,因而地方剧曲种类繁多,流传也广。主要有花鼓戏、湘剧、祁剧、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渔鼓、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花鼓戏”。以后,逐步流入全省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花鼓戏”。湘剧属湖南地方剧的一种,于三百年前由邻近县流入。湘剧的音乐分为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包括昆腔、高腔、弹腔、杂腔小调等四种声腔和过场曲牌、打击乐曲。唱腔今以弹腔和高腔为主,尚保存一部分昆腔剧目。舞台语言以衡州官话为基础,结合中州韵规范而成。湘剧的昆腔,格律同于昆曲,但咬字颇具地方特色,上声字依湘南上声字调高唱,使唱腔悠扬清亮。传统曲牌有“粗牌子”“细牌子”之分,前者古朴粗犷,腔简字多,演唱速度稍快,用唢呐笛子伴奏;后者细柔婉转,腔繁字疏,演唱速度较慢,以曲笛伴奏。湘剧的高腔曲牌,可分为《驻云飞》《四朝元》《锦堂月》《桂枝香》《香罗带》《八声甘州歌》《锁南枝》《一枝花》《驻马听》《汉腔》等类,分“腔”与“放流”两个部分。腔尾由人声帮腔,打击乐伴奏;放流字多腔少,曲调为朗诵体,由鼓板击拍。高腔由一个人清唱,众人帮腔,不要音乐伴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衡阳湘剧的弹腔也分南、北路,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南路唱腔无行当之分,但各行当的演唱风格有所区别。北路生旦分腔,小生与旦行同,净行与生行同。旦腔比生腔高五度。旋律低且深沉,声调凄凉、哀苦。
风景名胜
大京风景区
大京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地处株洲市东南部,距沪昆高速互通口7千米,距株洲市区15千米,距渌口区约21千米,距醴陵约19千米,距长沙约36千米,是长株潭旅游休闲的“金三角”。
景区总面积29.67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7平方千米,水库面积3000多亩,蓄水量为1500万立方米。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风景区,2005年底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湖南省风景名胜区。2011年初行政区划调整,大京风景名胜区隶属株洲市芦淞区。
大京风景区是一个以山、水、林为主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金轮寺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盛夏景区温度比市中心温度低10度左右,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800多个,细菌个数每立方厘米仅4—7个,堪称一个天然的绿色大氧吧。景区分为仙峰岭、京水湖、屏风岭三大景区,拥有“金轮古寺”、“京水湖”、“松涛林海”一级景点3个,“神龟轶事”等二级景点7个,“天上人间”等三级景点9个,景色独异。
神农公园
位于芦淞区建设中路西侧的奔龙山。濒临湘江,占地30公顷,始建于1955年,原名株洲公园。1988年因公园位于奔龙山而更名“奔龙公园”。
1991年,为纪念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奔龙山上建造了一座高48米、共9层的神农阁。1993年再次更名为神农公园。
园中的奔龙山依江傍水,秀木葱茏,水光山色,神农阁矗立峰顶,山下是奔龙湖,亭台楼阁,拱桥曲径,点缀于林之间、水之滨。园中有著名八景:高阁迎曦、水榭闻琴、龙池濯月、桃坞钓晚、荷香听雨、曲径凝芳、修篁绕翠、江天咏雪。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芦淞区获评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
2019年9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参考资料
区情.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23: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