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
禾本科芦苇属植物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属于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发达的葡萄根状茎,且茎中空光滑;叶片披针状线形,排列成两行;圆锥状花序微向下弯垂,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果实呈披针形;花期在7月;果期在8~11月。
植物学史
栽培历史
我国芦苇栽培历史悠久,根据我国出土文物可知,芦苇栽培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例如,1975年在湖北江汉平原荆州西汉古墓中,发现有芦制的物品;后来在甘肃、新疆的汉代古长城遗址中,发现用芦苇作城墙的建筑材料,至今还显而易见。
本草考证
芦苇一词最早见于秦朝时期的《尔雅》,晋代郭璞注释曰:“苇即芦之成者,芦苇通一物也”。说明芦和苇是同一种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湿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40)厘米,节下被腊粉。
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两侧缘毛长3-5毫米,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
圆锥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长2-4毫米,无毛;小穗长约12毫米,含4花。颖具3脉,第一颖长4毫米;第二颖长约7毫米。第一不孕外稃雄性,长约12毫米,第二外稃长11毫米,具3脉,顶端长渐尖,基盘延长,两侧密生等长于外稃的丝状柔毛,与无毛的小穗轴相连接处具明显关节,成熟后易自关节上脱落;内稃长约3毫米,两脊粗糙;雄蕊3,花药长1.5-2毫米,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花果期7-11月份。
分布范围
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目前面积1千多万亩,产量高,分布北从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南至湖南的洞庭湖畔,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并处于一种无序的生产状态,蓄积量较大。
生活环境
通常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
芦苇适应环境能力强,不但能在江河湖沼沿岸、河口、滩涂、荒滩地等地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也能在一些较为极端的环境,如盐碱地、荒漠等呈斑块状集群分布。
繁殖方式
芦苇的繁殖能力强,在适宜条件下,无论是种子、根状茎和地上茎都可栽种。
种子繁殖法
又可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其优点是:便于选择和纯化优良品种,种源充足,采集简单,贮运方便,省力省钱,适于大面积繁殖。缺点是:种子萌发及幼小实生苗对水分、温度等条件要求严格,适应环境能力差,管理技术较复杂。
根状茎繁殖法
选择地下茎,要选择一厘米以上的土黄色、黄褐色、乳白色、茎上有3~5个芽,生命力强的根状茎,一般长30~40厘米左右,采取根状茎的时候,最好在苇芽萌发以前进行,这样种茎耐贮运,以免温度升高时,苇芽萌发快,小芽脆弱,不便贮藏运输。
地上茎繁殖法(也称压青法)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容易推广。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把健壮的植株自地面割下后,平放在地面,每隔2~3个节处压上5~10厘米厚的泥,在水分充足、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半个月就能发芽,成活率也很高。
栽培技术
苇田灌溉
建立排灌设施,芦苇虽属喜湿性植物,但也不能长期淹水,以免土层缺氧烂根。因此,芦苇田建设要求排灌设施配套,深沟大渠,使地势低洼易受水淹的苇田可以及时排渍,还可在长江涨水季节导洪引淤,使芦苇田年平均淤泥达5-20厘米厚,连续多年引淤,可抬高芦苇田,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有利于芦苇生长。此外,深沟大渠还可起到防护作用,减少因人畜践踏而造成非正常的芦苇死亡。
退化苇田的耕翻复壮
多年的老苇田,由于长期缺水干早或排灌不当,致使杂草丛生,芦苇植株逐渐呈现细矮状态。对于这些退化的苇田,进行耕翻,并加强合理灌排等管理措施,则芦苇便可复壮,产量显著上升。
苇田灭草
芦苇田杂草有159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8种,特别是鸡矢藤野大豆小旋花等危害更为突出,针对芦苇田草苇混生的现实,应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的防除措施。用2,4-D丁酯乳油30毫升加五氯酚钠755毫升兑水12千克,在4月中旬杂草藤子长到15-33厘米时开始喷药,防效达95%。也可用二甲四氯30毫升兑水15千克或百草敌25毫升兑水15千克喷于杂草上,防效也很好。在进行化学除草的同时,对于少数未杀死的杂草进行人工扯藤,效果更好。
苇田施肥
由于芦苇田不能翻耕和施底肥,土壤中养分不能完全满足荻苇生长的需要。在芦苇刚进入生长盛期进行施肥。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氢钾、磷肥、钾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丰产露等。进行叶面喷施0.5%的尿素(亩用量1千克)、0.4%的磷酸二氢钾,亩产分别达到1000千克和1100千克,比未喷施的分别提高32%和40%。
病虫防治
主要害虫有荻蛀茎夜蛾和棘禾草螟,这两种虫害一般造成芦苇年份被害率达到40%左右,严重芦苇田甚至完全无收。为了控制这些虫害,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出发,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适时平地砍割,收光捡净,烧底火和面火,割后浅耙松土冻凌,从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源,达到早防。二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群集危害时,抓紧时间割除枯心苗,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各种灯光诱杀。三是根据虫情测报,适时用药防治。采用具有内吸作用,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重点对“四边”进行喷药,挑治枯心团。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虫口减退率达90%以上。
其他芦苇病害虫有:直翅目:东亚飞蝗;双翅目:芦苇瘿蚊;鳞翅目:白 缘苇野螟、芦螟 、条螟 、芦苇褐螟 、芦苇大禾螟 ;同翅目: 芦苇日仁蚧、桃粉大尾蚜、麦长管蚜、荻插飞虱;半翅目:大臭椿。
下级分类
由于芦苇属的植物具有高度的表型变异且物种之间存在重叠,很难依据某个典型性状划分。经 WCPS 统计,芦苇属共有 127 个种及亚种、变种被命名。
已经被鉴定的芦苇品种如下:紫杆苇、紫穗苇、卷叶苇、早熟苇、白穗苇、白皮苇、大头栽苇、白毛苇、黄秧苇、竹苇、黄芦、白苇、线芦、大头芦、观音芦、凤凰苇、紫花苇、白花苇、卡开芦等。
以地理空间划分的有博斯腾苇、黑龙江苇、内蒙古苇、盘锦苇、射阳苇、白洋淀苇、洞岳阳苇、鄱阳苇等;以生境特点划分的有淡水沼泽芦苇、咸水沼泽芦苇、 低盐草甸芦苇、高盐草甸芦苇等,喜生于沼泽地、河漫滩和浅水湖等环境的称之为湿地芦苇;分布在干旱区绿洲农田外围、盐碱地,甚至一些沙漠区域等环境的称之为旱生芦苇。
物种区分
芦苇是禾本目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荻是禾本目禾本科荻属植物,相比较芦苇而言,荻的茎杆细长而挺直,且无茸毛,叶片长而扁平;其花序到11月中下旬会慢慢变成白色。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芦苇作为一种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水生植物,被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生态功能,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固土壤、削弱风浪、减少噪声、净化水体、抑制水华、为动物提供营养源和栖息地等方面。
经济价值
芦苇具备可再生、可降解和无污染等优点,其茎秆坚韧,纤维长、木质素含量高,有优良的耐水性、抗病性、柔韧性,使芦苇在制造某些产品时可代替木材。在制造纸张、人造板时可以作为主要的原料。
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用作铺炕、盖房。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用途有很多种。
园林应用
以芦苇等水生观赏植物作为园林素材是现代园林景观水景设计主流之一,它们的使用对园林景观整体设计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水塘中、池里还是岩石缝隙等种植这些水生观植物都能让人感觉如身临大自然般亲近。芦苇等水生观赏植物自身优美的姿态、绚丽的色彩以及清香的气味不仅可以增强水体的美感与空间感,芦苇等水生观赏植物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园林素材。例如,湖、池、喷泉、驳岸等。
湖是园林水景比较常见的水体景现,有人工湖、自然湖。湖具有湖面辽阔,视野宽广的特点。可在湖中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点缀水面,形成倒影、暗香浮动、清新的景观。
池在较小的园林水景中,水体的形式常以池为主。水生植物不仅有分割水面空间的作用,还能增加水体的层次感,以获得 “小中见大”的效果。同时也可创造宁静优雅的景观。可在池中少量配植几株芦苇,可以使得景色幽静而有意境。
泉水的喷吐跳跃能够吸引游人的视线,它可以作为景点的主题。如果在泉边岩石间隙再配植合适的植物来烘托、陪衬,效果更佳。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是选用挺水类型植物,芦苇则是良好的选材
驳岸植物配植,既能使陆地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作用。芦苇根系发达,根深蒂固,还可起到加固驳岸的作用。
畜牧养殖
芦苇生物量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用作畜牧业,饲用价值较高,花前营养期草质较好,适口性佳,适合于放牧各家畜,尤其适宜于放牧牛马等大牲畜,营养成分较高。除放牧利用之外,还可晒制干草和青贮。青贮之后,牧草香味浓。
药用价值
在古代,芦根、芦茎、芦叶、芦花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芦叶可以治疗霍乱,而芦茎、芦根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甘,寒,无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解鱼蟹毒,清热解表。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表热证,解河豚鱼毒。
植物文化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即指芦苇。
芦苇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具有独特性的非遗技艺之一,体现着艺术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与剪纸同属于剪贴艺术。
参考资料
芦苇.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