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鹀新疆亚种(学名:Emberiza schoeniclus pyrrhulina)属小型
鸣禽,是芦鹀的亚种之一。体形最大;嘴粗厚有很明显的弓曲,下嘴较宽,羽色最淡,具淡黄色彩。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一般主食植物种子。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至哈萨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及蒙古西北部,中国新疆西部。
芦鹀新疆亚种属于开阔地区鸟类,一般栖息于湖沼沿岸低地的草丛和灌丛,也见于山区,但不到高山森林中。除繁殖期成对外,多结群生活,迁徙时结合成10一20只的小群、在越冬地区更分为小群或单独活动。性颇活泼,常飞翔于低树、柳丛之间,时而追逐,时而隐藏。性又怯疑,一见有人即刻隐匿于植物丛下部。受惊时飞翔极快,多作短距离飞行;活动时伴随着鸣叫,叫声颇似苇鹀,但声较粗也不响亮。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芦鹀新疆亚种体型是芦鹀亚种中最大的一种,体长16 cm,翼展25 cm,体重25 g 。具显著的白色下髭纹。繁殖期雄鸟似苇鹀但上体多棕色。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头部的黑色多褪去,头顶及耳羽具杂斑,眉线皮黄。与苇鹀的区别还在于小覆羽棕色而非灰色,且上嘴圆凸形。该亚种雄性成鸟嘴粗厚有很明显的弓曲,下嘴较宽,羽色最淡,具淡黄色彩。雌性成鸟色泽差淡,嘴如雄鸟。虹膜褐色;嘴黑褐,下嘴色浅;脚肉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