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花
散文
《芭蕉花》散文是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1892~1978年)的作品。郭沫若所著《芭蕉花》写于1924年8月,当时郭沫若旅居日本福冈。
作品原文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虐待,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甚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甚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创作背景
郭沫若的母亲长期过于劳累,犯有“晕病”,身体异常衰弱。每年交春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他的母亲“晕病”发作时,终日呻吟呕吐。芭蕉花的故事和这晕病关连。在郭沫若四川的乡下,相传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
郭沫若五六岁的时候,他母亲“晕病”又发。郭沫若同他的二哥商量摘取天后宫种植的芭蕉花,郭沫若不但没有得到母亲的嘉许,反而挨了掌心。
郭沫若离家十二三年了,这样一段故事,他一思念到母亲,就一阵阵鼻酸眼胀。郭沫若感慨遥寄,在日本写下美文《芭蕉花》。
作品鉴赏
文化意蕴
在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中, 一种比世俗亲情更重要, 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那就是忠孝节义, 这是一种道德信仰, 它根深蒂固,扎在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中。
散文的开篇, 作者并不直接提及芭蕉花, 而是在散漫的回忆中, 讲述母亲家族的身世遭遇,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真实的忠义受难图。写完母亲幼年的不幸,作者紧接着写她哺育儿女,操持家务的辛劳, 以致得了难以治愈的“晕病”。然后引出芭蕉花能治病的习俗,写出具有药用功能的芭蕉花的稀有和难以寻觅。但是,作者似乎还不愿意切入芭蕉花的故事本身,而是宕开笔墨,又开始叙述父亲的家世,在这一段叙述中,涉及到很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即天后宫与郭沫若祖辈关系,天后宫所代表的的宗族信仰。
天后宫所代表的的宗族信仰在父亲家族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后来发生的事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幼时的作者并不知道,当他和哥哥发现天后宫有他们遍寻不得的芭蕉花时,哥俩欢喜极了,两人费了很大力气,翻窗进去,摘了那朵能为母亲治病的芭蕉花。非常高兴地献到母亲的床前, 以为母亲会夸奖他们。谁知事情大大出乎他们的意外,不仅没有得到表扬,反而害母亲大大生气,自己而且被父亲拉到祖堂上,受到平生第一次严厉的处罚。
行文至此,作者绵里藏针,并没有点出母亲生气的原因, 只是写出自己因为这件事惹母亲生气的内疚, 并深深地理解和思念母亲。
儿时的“我”只是缘于对母亲的爱,攀摘了天后宫里的芭蕉花。
在“我”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但在母亲看来,攀摘了圣地中的芭蕉花,等于拿走了供奉给神灵的祭品,这是对祖先神灵极大的冒犯和亵渎。所以母亲又气又急。但当时的“我”对父辈的伦理信仰一无所知,所以无所顾忌地干了这件事。
人到中年,母亲当年的心情,作者已能深切地体会。但仍留下深深的困惑和对生活的反省,儿时,心中只有一条最朴素的生活真理,即只要为爱,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因此童年无忌, 敢于反抗成规,冒犯神灵。结尾时,作者出其不意,来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反问:
“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其实,散文所有看似东粼西爪的叙述,最终都指向文章这最后一问,这是散文的文眼所在。它问出了国人心中不可名状的沉痛:沉痛于忠与孝的冲突,沉痛于社会职责和个体生命激情本能对立,中国社会传统的宗族人伦规范与生命大爱的冲突。天后宫, 代表着神性意志,或者说是宗族群体利益的神性体现。而自己的母亲,本已重病在身,却可以宝贵的生命去换取在神灵面前,或者说在宗族祖先面前的清白,一如她们的祖辈,为尽对朝廷的忠,为守对丈夫的节,为讲对主人的义,可以毅然赴死,完全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这种道德是合乎人性的吗?中年的郭沫若,在看待童年这一事件时,具有一种文化穿透的眼光,它将童年时摘取神灵面前的供物这一举动,看成具有一种象征意义的事件,那就是对陈规陋习的大胆挑战,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本能的反抗。这种反抗是具有完全的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作者似乎难以评判,所以用这样的反问来表达自己的困惑。
主题思想
《芭蕉花》表达郭沫若对母亲的感怀之情。文章托物言志,借芭蕉花抒发情怀。在怀想母亲的同时,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理想、信念执著坚定的追求。
社会评价
专家点评
作者以散点聚焦的方式组织生活事件,拉家常似的讲述自己家族的故事,回忆中对母亲绵绵情思也就抽丝一般地细细扯出。如果说郭沫若的诗歌喜欢一览无余地宣泄激情,那么他的散文却表现出高度的克制和理性审慎。在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叙述中,我们感觉到它的意犹未尽。他的中年心境,似乎俳徊于童年的“我”反传统的勇气和父辈维护传统的勇气而无法决断。正是这两难的选择,带给了郭沫若这样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长久的心灵的磨难。
——陈俐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郭鼎堂等,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
1923年,参加北伐、南昌起义。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完成《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全国文联主席、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参考资料
芭蕉花.搜狐网.
芭蕉花.散文在线.2009-08-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9:2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