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岭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
寿宁县南阳镇东北部,距南阳4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 557米, 全村300多户,1390多人。
村庄由来
吴姓始祖柔七于明万历年间由苏姑洋迁入花岭,已繁衍17世。
之后张、王、龚、何、叶等姓相继定居花岭。后洋、后朋洋两村均姓韦。
花岭村原名桃源村,最早迁居的吴姓始祖见这里云蒸霞蔚,桃李争艳,有“三岭九道弯,九弯十三潭”,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遂在此定居取村名“桃源村”。
民国九年,在桃源至秀洋的小溪上,建桥一座,取名“秀源桥”。
民国时期,村口及大王桥前均有一座水坝,坝下形成长潭,鱼从水坝跃入长潭(大王前)时形成了似鼎中开水沸腾般的景象,俗称“花鼎”,方言“鼎”与“岭”是谐音,后世遂改桃源村为“花岭”村。
花岭北靠南山顶,南望大蜀嶂,面临象山,东面大洋,双湖二级公路贯穿全村,有三凤落洋、双象交牙、大洋相济、一水四堂的地理格局,历朝历代,商贾不断,才杰辈出。
清末自民国年间更是商贾云集,四方往来宾客络绎不绝,成为当时繁华集市。现今临溪两边近200米的商业古街区仍叫“店前”。
流传数百年的元宵节活动,有龙队、狮队、红旗、龙伞、龙庭、响器队,民国22年“白兵”攻打花岭时,店前之厝被烧掉数座。
经济状况
粮油、果业、养殖业在该村全面发展。截止到2004年,全村粮油种植800亩,其中小麦280亩,单产480公斤,总产量140吨;玉米350亩,单产450公斤,总产量160吨;花生280亩,总产量140吨。果园面积150亩,主要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果品总产量600吨。养殖业主要以养猪、牛为主,其中年生猪存栏量108头,年收入3.24万元。牛年存栏量65头(菜牛38头,奶牛27头),总收入53.6万元。村有果品加工部、毛巾加工厂各1个,总收入10万余元。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63万元,人均纯收入5074元。完成税收19542.2元。
优势产业
花生、果品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截止到2004年,全村种植花生面积280亩,总产量140吨,总收入39.2万元。因土体耐旱、保水好,该村盛产的红富士苹果色红质嫩、清脆香甜、美味可口,很受客户的欢迎。全村种植苹果150亩,果品总产量是600吨,年总收入240万元。
社会事业
1994年,村委会制定了《村规划建设方案》,修街道2条。截止到2004年,全村改建新房172间,建筑总面积2500余平方米,48户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65户村民看上了彩电,有线电视入户54户。68户村民骑上了摩托车。有医疗室2个,参加医保60户。86个农户有手扶车或三轮车。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被福建省爱卫办列入“福建省卫生村”拟命名公示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