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苜蓿
豆科苜蓿属植物
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 Trautv.)是豆科苜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0.2-1米;茎直立或上升,四棱形,基部分枝;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锥尖耳状,小叶倒披针形、楔形或线形,顶生小叶稍大;花序伞形腋生,花萼钟形,花冠黄褐色,中央有深红或紫色条纹,旗瓣倒卵状长圆形、倒心形或匙形,子房线形;荚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具短喙,基部窄尖并稍弯曲,脉纹横向倾斜,腹缝有时具流苏状的窄翅;种子椭圆状卵圆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株高20-70(-100)厘米。主根深入土中,根系发达。茎直立或上升,四棱形,基部分枝,丛生,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锥尖,先端稍上弯,基部阔圆,耳状,具1-3枚浅齿,脉纹清晰;叶柄比小叶短,长2-7(-12)毫米,被柔毛;小叶形状变化很大,长圆状倒披针形、楔形、线形以至卵状长圆形,长(6)10-15(-25)毫米,宽(1.5)3-7(-12)毫米,先端截平,钝圆或微凹,中央具细尖,基部楔形、阔楔形至钝圆,边缘在基部四分之一处以上具尖齿,或仅在上部具不整齐尖锯齿,上面近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8对,分叉并伸出叶边成尖齿,两面均隆起;顶生小叶稍大,小叶柄长2-6毫米,侧生小叶柄甚短,被毛。
花序伞形腋生,有时长达2厘米,具花(4)6-9(-15)朵;总花梗腋生,通常比叶长,挺直,有时也纤细并比叶短;苞片刺毛状,长1-2毫米;花长(5)6-9毫米;花梗长1.5-4毫米,被柔毛;钟形,长2-4毫米,宽1.5-2毫米,被柔毛,萼齿披针状锥尖,与萼筒等长或短;花冠黄褐色,中央深红色至紫色条纹,旗瓣倒卵状长圆形、倒心形至匙形,先端凹头,翼瓣稍短,长圆形,龙骨瓣明显短,卵形,均具长瓣柄;子房线形,无毛,花柱短,胚珠4-8粒。荚果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扁平,长8-15(-20)毫米,宽3.5-5(-7)毫米,先端钝急尖,具短喙,基部狭尖并稍弯曲,具短颈,脉纹横向倾斜,分叉,腹缝有时具流苏状的狭翅,熟后变黑;有种子2-6粒。
种子椭圆状卵形,长2毫米,宽1.5毫米,棕色,平滑,种脐偏于一端;胚根发达。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花苜蓿常生于草原、沙地、砂地、田埂、渠边、河岸及砂砾质土壤的山坡旷野。豆科温带植物,种子在5℃-6℃即发芽,生长最适温度是日平均气温15℃-21℃,耐寒能力较强,停止生长的温度为3℃左右。花苜蓿一般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喜酸性土壤,pH 6以下时,影响根瘤的形成及苜蓿的生长。
分布范围
花苜蓿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各地及甘肃、山东、四川等省地。在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花苜蓿喜冷凉的环境气候,较耐寒、耐旱、耐贫瘠。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
花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毫米,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整地
花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
花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关研究表明,花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人。由于花苜蓿生长过程中茎叶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毫升/亩)喷入土中,结合整地旋入5厘米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
选种播种
选种
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花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花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国内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1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苜1号耐盐苜蓿等。国外引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叶和北若叶苜蓿。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
种子处理
国内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证,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发芽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行。播前种子最好进行丸衣化处理。按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进行,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
播种时间
北方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厘米,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1kg/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厘米。
田间管理
除草
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灌水与排水
花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1kg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花苜蓿会死亡。
收割留茬
收割时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开花达到1/10时开始收割,最晚不能超过盛花期。
收割次数及留茬高度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厘米为宜。
病虫防治
霜霉病
防治:波尔多液用0.5:1:100喷雾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药液需7-10日喷施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白粉病
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喷雾或40%灭菌丹800-1000倍液喷雾或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
苜蓿锈病
防治:增施磷钾肥和钙肥,适当施氮肥;发病草地尽快刈割;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000-1500倍液。
注意:杀虫剂能控制大部分害虫,但必须注意避免在苜蓿上的药物残留量,避免影响家畜的身体健康。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花苜蓿是世界上最着名的优良牧草之一,它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良好,而且富含较多量的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畜、禽及草食性鱼类所喜食,饲用价值很高。苜蓿有许多有益的营养成分,是其它牧草所不能代替的,它是奶牛的优质饲料,也是饲养家畜的优等牧草。一亩苜蓿干草所含粗蛋白质是小麦的5~6倍,而且质量优良。
药用价值
花苜蓿味苦,性寒。归肝、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等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痛风、肝炎、胆囊炎、肾结石、糖尿病、心脑血管、发热、痢疾、癌症等病征;将花苜蓿的种子研碎外敷,还可以用于治疗烫伤与蚊虫叮伤;此外,用花苜蓿治疗妇女绝经前综合征、贫血、水肿及消化不良症等疾病同样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生态价值
花苜蓿因其根系发达,能在沙滩上生长,还可作为水土保护植物。
参考资料
花苜蓿.植物智.
花苜蓿.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苜蓿的种植与利用.广西农业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