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也可谓是现存最早可见的花卉谱录。在《洛阳牡丹记》之前,有僧仲休撰《越中牡丹花品》和范尚书《牡丹谱》,均已亡佚。后世诗人作家接踵欧阳文忠公的先例,创作了大量关于海棠、芍药、菊花、梅花、荷花、兰花等花卉的专论。单就牡丹而言,有丁谓《续花谱》、李英《吴中花品》、沈立《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张峋《洛阳花谱》、丘璿《牡丹荣辱志》及《洛阳贵尚录》、邦基《陈州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任璹《彭门花谱》等等。
乾隆后期北京戏曲十分繁荣。戏班兴盛,伶人众多,技艺醇熟,相公堂子等精进高速发展。于是围绕名伶而展开的各种活动丰富:咏伎,出菊榜,逛堂子(打茶围)。乾隆五十年的《燕兰小谱》最吸引人。内容包括:介绍伶色,排列名次,歌咏名伎等。“选色年年盛,评花定论难,闲情余太史,小谱记燕兰”是为写照。
《
消寒新咏》,《
日下看花记》,《
燕台集艳》,《
长安看花记》,《金台残泪记》,《众香国》等等,都是这类花谱作品。“都中伶人之盛,由来已久,而文人学士为之作花谱,花榜者,亦复汗牛充栋。名作如林,续貂非易”。“京师为人才荟萃之区,笙歌之美,甲于天下。乾嘉以来此风犹盛。为访故老传闻,览私家之记载,风流佳话,播于南北。”
而这些花谱,相当畅销,有刻印,也有抄本。(京师当时佣书甚廉)。其逐渐具有了广告性质,伶人为进浩然成风。而与开始时的文人仰望成了明显对比。“雏凤鸣鸾,亦籍汗青之力”最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