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古国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古国之一,其分布范围主要在
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包括今广西的梧州市、
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相当于传说中的中原尧舜时代)出现的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
苍梧古国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古国,其分布范围主要在
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包括今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广东
石峡文化就是位于此范围内,其年代距今约4900-4700年,与苍梧古国活动时间相符。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岭南地区有不少的古国实体,限于考古发掘比较少,或是已经发掘了,尚未识。因此,很难统计其数字。
苍梧鼎盛时期在百越是一个很大的部落,史书记载,早在舜尧时期,就形成了苍梧国。苍梧古国与中原的尧舜部落同时存在。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已出现的最早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舜为臣服三苗,以武力征服,北方中原与三苗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残酷。而舜与苍梧的接触间有战争也有和平,为争取对三苗战事的胜利而需要结盟力量,舜更多采取南抚交趾的政策,多次南巡,结果客死苍梧之野,葬
九嶷山。
苍梧,古作仓吾、仓黑、吾,《
集韵》:牾音吾、古兽名,亦牛之属也。《逸周书·王会解》成王的成周之会,增加南方索要的贡品中有“仓吾翡翠”,这是中原古籍始见的“苍梧”两字。历史上活跃在西江流域的“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中,只有“苍梧”作为地名历尽两千多年的沧桑保留了下来。
在广西桂东和桂东北曾发现两处出土制铜石范的遗址(一为今平南县石脚山,一为灵川县新岩),灵川出土了五件铸铜石范,有单面和双面的钺范、斧范,还发现冶炼于铜残存的铜渣。商周前后,在青铜器铭文中已有“仓吾”二字,“苍梧翡翠”更是闻名中原。春秋时期,岭南与荆楚、中原发展商贸,青铜文化沿着漓江、贺江、桂江注入岭南、古苍梧为湘桂走廊之必经,使苍梧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贵重的青铜器如鼎、尊、编钟等礼器,斧、锛、钺、剑、戈、矛、铁等工具,以及兵器,在苍梧出现,先是输入、然后是学会仿制与创造,最终出现了苍梧式铜器。
广西贺州沙田龙中村一处东周岩洞葬曾出土青铜器一批,包括鼎、鼓、牺尊、兽首盉、罍、钺等18件。其中一件铜牺尊已全然不同于中原牺尊的风格,尊的牺首为有犄角的怪兽,尾部立有攀附虁龙作尾,背部的盖上有浮雕盘蛇,以突出高昂蛇首作为盖钮,是古越族以蛇作图腾的再现。应是一件注入苍梧文化血液的铜礼器。出土另一件铜鼓为石寨山类型,是来自西边受
滇文化影响的骆越人自己创造的本民族重器,龙中岩洞葬的文化因素多样性,反映出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由龙中岩洞墓的重要发现引发了在贺州沙田河流域的考古工作深入,寻找失落的古苍梧文化获得很大的成功。人们发现在沙田河流域及其附近,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15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城址、墓葬区、窑址等东周青铜文化遗存。墓群已发现六处,出土物除了青铜器外,还有陶瓷器、贝币等。墓葬除了崖洞墓还包括带腰坑和不带腰坑的竖穴土坑墓。出土文物除了自身特点外还包含滇、
吴越、
南越、
中原等多元的文化因素。在芳林渡东北约1200米处发现一座当地称土城窖的城址,为圆形周长800多米,有城壕围绕,城址西部有一条小道穿过护城壕向城外延伸。城墙采用夯筑修成。以上考古的初步勘查,构成沙田青铜文化区所提供的信息表明古苍梧东周时期的政治重心曾一度在贺州,春秋之后,才转移往古封阳(今贺州铺门河东村一带)。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南平百越,占领了苍梧古国北部领地,部份
苍梧族向南转移,加盟并入西瓯。苍梧古国实际上已不存在了。但古老的苍梧文化并未衰落,南迁的苍梧族在西江流域,即今天的广东封开、德庆、四会、广宁一带建立起百越苍梧,与当地的南越族融化,战国中晚期出现的那批带“王”字符号的青铜器(包括矛、斧、刮刀、人首柱形器),被学界认为是百越苍梧的标记。
南越国时期,赵佗任同宗赵光为苍梧王,在今天封开、梧州构筑王城,再次出现苍梧国(南越苍梧)。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后,以苍梧王故城设置苍梧郡。郡治广信县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武帝平南越后,在苍梧故地建立
苍梧郡,郡治广信,领十县,其分布范围包括今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汉代去苍梧古国时间不长,应大致准确可信。
有人认为苍梧就是一种苍黑的独角牛与封猪为混合图腾的族群,是伊尹四方令中提到的损子产,为谁“产”是“仓吾”的合音,由此,可知仓吾族来源的古远。在苍梧古国属地内河流纵横交错,河网稠密,水路交通便利,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合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分布在西江流域的苍梧族沿西江及其它大小支流而居,依托森林、山谷、河流,从事农业和渔猎,在生产斗争中创造了
古苍梧的早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