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于1939年3月首飞,因为设计上存在问题,进行了改进,新机叫做Su-3。但到了1941年1月,仍然达不到要求。随着米格-3的服役,Su-1和Su-3都没有大批量生产。 1941年4月16日,苏联决定停止该机生产。
20世纪30年代中期,
俯冲轰炸机得到各国空军的青睐,这种轻型轰炸机结构相对简单,容易大量生产,俯冲轰炸精度高于水平轰炸,还可以装备航炮或机枪,用于俯冲扫射和直接攻击。轻型轰炸机对跑道的要求也比较低,同时具有较大的航程,所以也适用于侦察甚至作为远程护航战斗机为重型轰炸机护航等,德国“斯图卡”就是一种具有部分以上特征的多用途轻型轰炸机。苏联当然也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由于图波列夫另有任用,因此决定佩特里亚科夫作为第一副总设计师代管设计局,苏霍伊担任佩特里亚科夫的副手。1935年,苏霍伊开始了新型多用途轻型轰炸机的设计工作;1936年,苏联空军正式下达设计任务;1937年,名为SZ-1的新轻型轰炸机组装完成,SZ是StalinskoyeZadaniye的缩写,意为斯大林交给的任务。时逢苏联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TsAGI)的首席试飞员格罗莫夫刚从历史性的莫斯科-旧金山飞行回来,他马上就投入了SZ-1的试飞。试飞结果十分理想,操纵轻巧,飞行性能良好。1937年12月间,二号机开始建造,1938年1月完成,2月21日到3月25日间,SZ-2进行国家鉴定试飞。试飞表明,速度和航程略低于设计要求,建议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后予以投产。
1939年,
苏霍伊设计局正式成立,哈尔科夫飞机厂的设计科就作为新生的苏霍伊设计局的基本力量。但新生的设计局人才不足,经验更是缺乏,苏-2的生产匆忙上马。苏霍伊本人也对设计局远离莫斯科不满意,毕竟莫斯科是苏联科技和政治、军事中心。在他的坚持下苏霍伊设计局在1940年中迁移到
莫斯科郊外的波德莫斯科夫耶机场。
在
哈尔科夫,苏霍伊已经开始了第一架战斗机的设计,命名为
苏-1。苏联的命名传统将战斗机以单数命名,轰炸机、攻击机、运输机等以双数命名,所以苏-1晚于苏-2没有什么奇怪。对于苏-1,苏霍伊不以最大的发动机功率为追求速度和高度的主要手段,而是希望以轻小、流线的体型得到速度、高度、机动的最好平衡,所以采用1100马力的克里莫夫M105发动机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发动机来说马力并不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迎风面积和阻力,苏霍伊采用窄长的水冷发动机,将散热器安置在座舱后,散热器进气口则在机身下,和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
P-51“野马”很相像。当然,这在“野马”诞生之前,不可能是抄袭美国人的结果。
由于选定的发动机的功率不足,只得再增加一对涡轮增压器。由于涡轮增压器可靠性很差,1940年8月的首飞没有打开涡轮增压,只是使用非增压的基本发动机。苏霍伊对此很不满意,这样不可能试出飞机的真实性能,也无法得到发动机可靠性的数据。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忘记放下起落架,飞机迫降成功,但飞机损坏严重需要大修。大修后试飞再次开始,这一次打开了涡轮增压,在10,00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达到641公里/小时;在低空可以达到50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最大升限12,000米。但试飞也暴露了涡轮增压工作非常不可靠的问题。
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长驱直入兵临莫斯科城下,苏霍伊设计局也随同其他设计局疏散到乌拉尔山,苏霍伊设计局在卡玛河边的莫洛托夫(现名帕姆,Perm)落下了脚。在搬迁过程中,一号机受到损坏,工作重点转到二号机上。引入了一些改进之后,飞机也更名为苏-3。相比于苏-1,翼展稍短,翼面积稍小,采用了新的翼型,总重量稍轻,基本性能和苏-1大体相当,但同样因为涡轮增压相当不可靠而没有获得准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