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7战斗轰炸机(英文:Su-7 Fighter-Bomber,俄文:Су-7,绰号:Fitter-A,译文:装配匠A),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
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单发喷气式
战斗轰炸机。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53年5月14日,根据苏联内务部(MDI)第223号令,苏霍伊(P.O.Sukhoi)被指派取代康卓切夫(V.V. Kondratyev)出任OKB-1设计局(不是阿列克谢耶夫S.M.Alekseeva的那个)的总设计师。该设计局是在一年前设立的,目的是仿制美国F-86“佩刀”战斗机。苏联莫斯科航空研究所(MAI,俄文МАП)1953年10月26日的135号令,设计局得到了第155号工厂(原先是MAI的第51号工厂)以作为它下属的生产企业,设计局正式成为苏霍伊飞机设计局。
1953年夏天,苏霍伊设计局参与两种构型的超音速战斗机的设计:一种是后掠翼,该类飞机被赋予编号“S(俄文C)”;另一种是三角翼,该类飞机则被赋予编号“T”。苏联军方要求的设计指标是最大速度达到18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达到19000米。在1953年8月5日获得政府的授命后,苏霍伊设计局的新机研制工作正式展开。苏-7战斗轰炸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单发战斗轰炸机,是作为
米格-19战斗机的后继机设计的。
研制进程
1953年11月,被命名为S-1(C-1)后掠翼前线战斗机的概念设计方案通过了预研论证。
1954年2月,在苏联空军总司令波诺马雷夫(A.N.ponomarev)的帮助下,通过了实体模型论证。
1955年10月,苏-7原型机S-1首次试飞。1958年批量投产,1959年正式服役,苏军编号苏-7B。西方绰号“装配匠”(Fitter)。本来该机是作为空战战斗机设计的,后来作为前苏联前线航空兵的标准战斗轰炸机。
1956年6月24日,在阿穆尔河畔
共青城(Komsomolsk-on-Amur),与来自苏联航空界的其他新型飞机一起,S-1(C-1)原型机以苏-7(CУ-7)的名称在传统的图希诺(Tushino)航展上公开亮相。原型机S-1(C-1)设计方案的结构与系统整合了一系列的创新:在机身1/4分割线处后掠60º的机翼;全
自动控制系统;可调轴流头部进气道;在两翼翼根处各设有一门30毫米机炮;由OKB-165设计局(即后来的留里卡设计局)开发的新的高性能AL-7F(AЛ-7Ф)
涡喷发动机,设计加力推力为10000千克。
1956年的秋天,第二架原型机S-2(C-2)制造完毕,10月起开始了试飞。(另有文章说,设计局还改型了一架S-41(C-41)原型机。)该型为在头部安装
雷达而将机身延长了335毫米,发动机改为AL-7F-1-100U。
1960年8月18日,苏联空军总司令批准了苏-7B飞机国家测试文件,该飞机被正式命名为苏-7B(S-22)。苏-7B战斗轰炸机的战术任务是“摧毁(压制)敌方战术和直接作战纵深内“重要小型和移动的地面(海上)目标”,也可以用作战斗机执行空中作战。
1961年1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决议第75-25号“关于采用苏-7B战斗轰炸机”通过,苏-7B战斗轰炸机正式服役。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机翼
苏-7战斗轰炸机采用了单座后掠式中单翼布局,悬臂式中单翼为全金属结构,无上、下反角,机翼尖削,前缘后掠角80°,在靠翼根部位形成一段无后掠角平之后缘。从根到副翼内侧有一块小翼。机翼无前缘襟翼和调整片。机翼上有两对附面层翼刀,一对在两侧机翼中部,一对靠近翼尖。受米格-19的设计影响,苏-7的翼型与米格-19外翼段的翼型完全一样,斜度也基本一样。该机副翼有单独的助力操纵系统。
机身
苏-7战斗轰炸机的机身采用普通全金属半硬壳结构,采用机头进气的超音速进气道,进气道装有自动调节的三激波型进气调节锥,在离唇口不远的地方开有防喘进气门。机身的截面呈圆形,沿机身背部有两条细的背鳍。后机身没有腹鳍,但在后机身两侧各有一对门板式减速板,减速效果较好。
尾翼
苏-7战斗轰炸机的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各面均有后掠角,平尾为全自动式,由单独的助力器操纵,助力器是不可逆的,平尾翼尖有防颇振配重。方向舵为普通结构,其操纵系统内装有偏航阻尼器,用以解决方向安定性问题。在方向舱的整流罩内装有减速伞。
起落架
苏-7战斗轰炸机采用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起落架向前收起,主起落架向内收入翼根。因为机后掠角较大,生起落架采用杠杆悬挂式,以便于起落架收起时,缩短起落架支柱。
座舱
苏-7战斗轰炸机座舱前后以及风挡、座椅等都有防弹装置。前风挡玻璃厚8毫米,前后有36毫米厚的铝合金防弹板,座椅靠背采用双层防弹板。可以推断,这些防护装置不是原来设计的,而是决定将其作为战斗轰炸机之后改装的。后期该机安装了优化设计的K-1
弹射座椅。
动力装置
苏-7战斗轰炸机早期型装备一台AⅡ-7Φ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后来改装为一台加大推力的AЛ-7Φ-1发动机,正常推力为7000千克,加力推力为10000千克。最大加力状态的耗油率为2.2千克/千克·时。机内燃油装在四个机身油箱和两个机翼油箱里,内部总载油量为3180千克,两个并排挂在机身下的副油箱的载油量共为950千克。发动机配置工作压力为210千克/厘米2的液压系统;一套动力控制系统;双室助推器。
机载设备
苏-7战斗轰炸机的座舱前侧装有一具瞄准具,机头还装有测距雷达和照相枪。作战时,飞行员采用瞄准具目视投弹,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瞄准设备。该机头部进气锥内装有SRD-5M(CPл-5M)测距
雷达,采用ASL-5HL(ACД-5HД)瞄准具以及其他辅助仪表。
武器装备
苏-7战斗轰炸机装备有两门30毫米机炮,机炮位于翼根前缘,每门炮带弹70发,无炸弹舱。四个机体下挂架可挂炸弹或火箭弹。该机通常携带的外挂武器是19枚55毫米火箭弹,两侧750或500千克炸弹,若挂载副油箱时,外部武器最多挂载量1000千克。
苏-7是苏联空军冷战年代最早的大量使用的战术
攻击机,投弃炸弹后可当作战斗机进行有限的空战。该型不足之处是挂弹量偏低,航程太短(挂2个副油箱和1000千克炸弹后仅为1380千米),对跑道要求高,不适应土质机场使用,限制了作战设备。但苏-7
推重比较大,中高空机动飞行性能不错。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苏-7Б:苏-7B型为苏-7战斗轰炸机的标准生产型;
苏-7БМ:苏-7标准生产型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是飞控及导航设备,换装了发动机等;
苏-7БКЛ:苏-7飞机在副油箱挂架后增挂了两台起飞助推
固体火箭发动机,取消了机炮,但没有投入使用;
苏-7БМК:苏-7飞机单座型的最新改进型,机体经加强,可携带更多的载荷;
苏-7У:苏-7飞机串列式双座教练型,装有机炮,顶部有背鳍。
苏霍伊设计局与飞行研究院(FRI)还使用苏-7进行各种实验研究,主要有:
100LDU:以苏-7为平台,以遥控方式测试T-4(类似
XB-70“女武神”的三倍音速轰炸机)“100”
导弹载机与
苏-27战斗机的系统。
FL:测试了以苏-7U(苏-7У)为基础的救生系统。
苏-7IG(C-22I):1966年改装的苏-7可变后掠翼试验机。在机翼外段改为可变
后掠角形式,以改善高速与低速飞行之间的平衡。变化范围25-60度,提高了航程、起落性能及低空飞行品质,是苏联第一种可变后掠翼军用机,后成为
苏-17战斗轰炸机(攻击机)的原准型。
服役动态
多国装备
苏联共生产了3000多架苏-7,最多时苏联曾装备1400多架。苏-7还被大量出口,装备的国家有:
印度、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
阿富汗、
埃及、
秘鲁、
越南、
伊拉克等十几个国家。苏-7在俄军中已被淘汰。
苏-7战斗轰炸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单发战斗轰炸机。1959年开始装备部队,于1989年从苏军中退役,是
冷战时期华约国家的标准作战飞机之一。曾出口埃及、阿富汗等国,印度还购买专利生产近百架苏-7“装配匠”战斗轰炸机,该机曾参加过
印巴战争和阿富汗内战。
印巴空战
1971年12月8日,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空军的F-6(歼-6)战斗机对印度的苏-7飞机作战。当日上午,巴空军接到两架印军苏-7战斗轰炸机前来偷袭的通报,即起飞一批F-6拦截。巴空军飞行员驾机上升到2000米高度,根据地面引导发现了印机并抢占了印机后下方攻击阵位。印机发现咬尾后打开加力直线逃跑,巴空军F-6逼近至600米距离并发射红外制导
“响尾蛇”导弹,将苏-7飞机打得凌空爆炸。
总体评价
苏-7战斗轰炸机是苏联空军
冷战时期最早大量使用的战术攻击机,投放炸弹后可作为战斗机进行有限的空战。该机的不足之处是挂弹量偏少,航程短,对跑道要求高,不适应土质机场使用,限制了其作战效能的发挥。但苏-7战斗轰炸机的推重比较大,中高空机动飞行性能不错,装备印度的苏-7飞机曾在空战中击落过巴基斯坦空军的
歼-6战斗机,但苏-7被歼-6击落的更多。(《名机点评》 评)
苏-7战斗轰炸机的研制是在苏联空军寻求替换
米格-19的要求下而展开的,如果单纯从取代米格-19而设定的新一代截击机的技术指标来看,苏-7是个失败的设计。其空战能力及其有限,航程太短,低空活动半径不足300千米,起落性能差,只能在二线机场使用,难以在前线机场起落,其使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印巴空战的结果表明,在以米格-19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中国提供给巴基斯坦的歼-6面前,先后有8架苏-7被歼-6击落。苏-7飞机尽管其机翼面积和载弹量较大,但苏联空军的前线航空兵部队,对摇身变成了苏联第一种单座超音速战斗轰炸机的苏-7并不满意,原因是其航程太短,且起飞和滑跑距离太长难以胜任一线航空兵的使用要求。(《航空档案》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