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区中央局:1931年6月下旬,苏区中央局随红军后方办事处迁来兴国。先后驻设在崇贤、均福、城岗白石、高兴长龙、茶园教富、坝南等处,与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一起办公。项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叶剑英、
周以栗、
毛泽覃等随机关迁来兴国工作。
中共江西省委:1931年10月迁驻县城牛埂塘一幢西式洋楼。11月,召开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23日在陈家祠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时任省委领导任弼时、陈正人、李富春、蔡畅等都在兴国工作过。1933年1月,迁宁都办公。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8月迁驻官田、城岗白石,后迁于都。同年11月迁驻社门前李家祠。1932年5月在陈家祠召开了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省主席曾山、副主席古柏、胡海、陈正人、吴家俊等在兴国办公。1933年1月迁驻宁都七里村。
江西军区:1932年成立江西军区指挥部。军区总指挥陈毅、政委李富春、蔡会文、彭雪枫,参谋长周子昆、陈奇涵、郭天民等随机关驻设筲箕村日本式洋房。后面设立了红军检阅台。1933年1月迁宁都李园村。
苏区兴国创建了中国革命的许多“之最”和“第一”。如,兴国是中央苏区扩大红军最多的县、参军参战组织最完备的县;是中央红军作战次数最多、战场最多、歼敌数量最多的县;是捐助红军战费最多的县;是捐献军粮最多的县;是苏区合作社最普及的县,也是苏区干部作风最好的县。
除此外,兴国诞生了许多个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个中央红军兵工厂于1931年10月创办于兴莲乡的官田村。第一个中央红军总医院在1931年10月创办于鼎龙茶岭村。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诞生于鼎龙茶岭李氏宗祠。第一个中央造币厂在1931年10月创立于东村的东龙庵。第一家中央苏区农具生产合作社在1933年11月创办于古龙岗。中央红军第一次无线电密码通信在兴国成功。兴国还创造了中央苏区第一个整编师报名当红军上前线的记录。官田兵工厂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称作是“中国兵器工业的始祖。”东村造币厂被
中国人民银行定为中国金融红色起家之“根”。茶岭红军军医学校被称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医科大学的“摇篮”和“前身”。其中,官田兵工厂于2006年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经典红色歌谣的原创地就在兴国。苏区兴国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干部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考验,形成了艰苦奋斗、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作风。长冈乡的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毛泽东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坚定的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遵纪守法的道德准则,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等等。毛泽东尤为赞赏的是
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三个方面。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原因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中主要原因是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影响,这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主要源头。
时势造英雄。
土地革命滚滚洪流的锻铸,造就了兴国俊才迭出,涌现出了一大批“红色高官”。他们的传记,已收入《
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累计有11位。如,江西马列主义传播的先驱、江西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的袁玉冰;中共粤赣边特委、赣南特委书记杨尚奎;红1方面军1军团参谋长陈奇涵;少共国际师政委萧华;华南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劳动部长邓振循(烈士);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李才莲(烈士);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烈士);中央执行委员、粤赣省、赣南省主席钟世斌(烈士);苏区粤赣省、赣南省副主席王孚善(烈士);中央执行委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兼闽赣军区政委钟循仁;闽赣省主席杨道明等。还有不少人暂未入传。如,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徐达志、吴家俊等。仅当年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就达9人之多(另有一人为后补中央执委)。
兴国是中央苏区著名的模范县。1933年中共中央局组织局主任罗迈(李维汉)代表
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授于兴国县一面题为“我们的模范县”的大镜。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还给兴国的代表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由代表带回,制成红匾,分挂兴国四条城门之首。从此,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兴国模范县,闻名遐迩,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