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草原为古代少数民族游牧地,元朝开始施行行省制度,始建行政区划,启用蒙古地名,为皇室直属部。苏尼特境内还有长达110多公里的金界壕遗迹。从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上都(今正蓝旗开平遗址)通往北方四大汗国的驿道在当时已初具规模。清代扩建为蒙古台站,称站赤,经苏尼特草原西部,通往外蒙古大库伦,民国时演化为张库大道或张库汽车路,称茶叶之路。
“苏尼特”一词的来历,通常有四种解释。其一,苏尼特
部落是从外蒙古腹地迁来,当是因日行夜宿而得名,“苏尼特”指夜,“特”指数量词,表示多。其二,“苏尼特”来源于“苏尼古奇”(古时音苏尼古德)一词,意为好奇。据说:此部落的人好奇心强,善于猎奇。其三,据《蒙古秘史》记载,苏尼特部落有一名将叫格鲁根巴特尔,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同姓。他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汗马功劳,因而划地赐名。另还有一种解释为该部落曾为成吉思汗担任大帐侍卫,故有“大汗侍卫”部落之称。这四种说法中第三种解释较接近史实。
16世纪初达延汗统辖
蒙古,苏尼特部属其子图鲁博罗特,传至库克其图墨尔根台吉,号所部为苏尼特。清朝时期,顺治帝将苏尼特部分左、右两翼,封土划疆设施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民国17年(1928年),苏尼特划归察哈尔省。1945年抗战胜利后建苏尼特右旗政府,又称阿拉腾敖其尔政府。1948年在朝鲁图(今赛汉乌力吉苏木境内)正式成立苏尼特右旗民主政府,1949年迁到温都尔庙,1958年迁至集二铁路沿线的赛汉塔拉镇(原名为希日胡热塔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