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峙鑫
中国核科学专家
苏峙鑫(1923-1991),剑川金华南门忠义巷人,白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核科学优秀专家。 峙鑫在剑川金华读小学,1941年秋高中毕业后,在剑川县立初级中学任教。
人物简介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核科学优秀专家。 峙鑫在剑川金华读小学,1941年秋高中毕业后,在剑川县立初级中学任教。1943年考入武昌迁演(喜洲)华中大学化学系;1945年抗门战争胜利,华大迁回武昌,峙鑫随往继续学业,直至1947年7月毕业。在华大读书期间,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毕业不久,冒险渡江奔解放区。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个人履历
1949~1953年10月,在北京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直传部和中国科研人事处工作;1953年10月回到科技单位,先后在原子能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室、质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应用研究室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研究、生产及应用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代理主任等职,1987年离休。
苏峙鑫是国家核工业创建之初加入核科技创业者行业的首批科技人员,是中国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和生产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作为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制备专业组成员。赴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考察学习。回国后,参加原子能所同位素研究室组建工作。协助组织并参加研究成功中国首批33种放射性同位素,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和供应放射性同位素的历史。
1962—1965年,苏峙鑫承担了核工业部下达的重要国防任务“503”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肖伦帮助下,团结全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所需的居里级钋一210a源和验证不同类型原子弹临界模拟铀-235裂变谱中子源,为中国核武器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时中国放射化学界一项重要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作为“原子弹突破即武器化”的部分内容,再度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65—1981年,苏峙鑫主持原子能放射化学研究室期间,全力组织力量,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了核爆炸参数测定的重要国防任务,多次对核试验样品进行圆满的测定,再一次为国防任务作出重要贡献,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其后,苏峙鑫作为研究室代理主任,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高瞻远瞩,热情支持并有效组织了应用稍研究室的主要力量,投身于核技术和放射化学技术在环境、材料、土壤、地质、生物等领域的开拓性应用研究,为活化分析、正电子湮灭技术在80年代进入国际国内前列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成就
80年代初,苏峙鑫参加了质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应用研究室的工作,负责利用该加速器开展缺中子医用短寿命同位素的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建成高能所第一个较先进白l同位素制备和研究实验室,先后研制成功碳—1l、铊—201、镓—67等放射性药物制剂;其中,重要的心肌显像剂铊—201注射液的临床100例试验已基本完成,为国内医务界提供常规产品,填补国内供应空白走出第一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20:27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