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Su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22年8月,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吴江分校成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吴江乡村师范被迫停办。1941年汪伪政府接管续办。
1943年,面向苏州地区招生。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政府逐步恢复办学。
1946年春,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复校。
1962年,被迫停办。
1984年,因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需要,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吴江师范,校名定为“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面向苏州各县(市)招收初中毕业生4个班,学制三年。
1979年,吴江电大管理站成立。
1988年,吴江电大管理站更名为苏州广播电视大学吴江分校,校址设在松陵镇湖滨路25号内,与吴江县工业学校、吴江经委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5年,吴江市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立。
合并组建
2003年8月,吴江市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实行整合,将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苏州广播电视大学吴江分校、吴江市成人教育中心校合并搬迁,与吴江市政府和南京邮电大学合作成立
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3月,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继续代管。
2014年,学校由民办转公办,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2016年,学校机构升格,为正处级建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8个教学系部,开设28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共有教职员工总数435人,专职教职员工325人,其中专任教师293人,兼职教师39人。聘请行业导师200人。兼职教师比例为27.8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75人,高级职称比例为28.27%。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73.4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64.82%;有江苏省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1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群1个,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集成创新平台1个,省级工匠学院1个,苏州市品牌专业1个,苏州市高等院校骨干专业1个;有各类实训室72个,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26个。
2023年,学校共有3部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教材入选江苏省2023年职业教育优质教材正选项目。2022-2023学年技能大赛中,学院共获得奖项38个,其中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分别与吴江中等专业学院、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院、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东海中等专业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3+3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与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合作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项目2个,先后与苏州德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与华为、亨通等共建苏州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学校依托亨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海外项目,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新东盟教育中心达成合作意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建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教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市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2021年,学校获批18项江苏省高校哲社研究项目。2023年,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1月,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有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两大类,纸质类资源有:图书有35万余册,并逐年递增,报刊200余种;电子类资源有图书10万余册及“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等多个数据库。图书种类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经济、管理、计算机、通信、电气、外语等专业图书,馆内还开辟了“红色书角”及考证考级、心理健康等多个专架。期刊包括专业和非专业两大类。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由内外两个圆组合而成,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其中外圆上方是“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全称,下方是学院名称的英文全称;内圆的正中心是五根红色线条组成、呈45度倾角的大写“S”,既代表苏信拼音中的首字母,也象征互联网信息高速路,代表学院的办学特色;“S”型图案下方是学院的校训“养德、修能、精技”六个字。
精神文化
养能、修德、精技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423454.2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为152756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29425.37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81171.67平方米。
知名校友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