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巷
清代宫廷昆曲管理机构和教育机构所在地
清代,景山是重要的宫廷昆曲管理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名称和所在地。自康熙时起,宫廷昆曲日盛。据董含《尊乡赘笔》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帝)以海宇荡平,宜与臣民共为宴乐,特发帑金一千两,在后宰门驾高台,命梨园演《目连》传奇,用活虎、活象、真马。”南府和景山是当时宫中管理戏曲演出的两个衙署。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关于宫廷用项开支银两的满文档案中,出现很多有关“景山授艺教习”的内容,如:“十九日,本月给景山授艺教习王国川、王时元、金有成、张文灿、唐国俊五人钱粮银各四两。”“当日,在景山教学艺诸太监之教习包虎、初国珍、庞国瑞三人,每日各以一钱五分计。”“给景山九间房学艺太监宋金朝等二十八人牛尾缨藤凉帽二十八。”
乾隆年间,宫廷的戏曲管理日益完善。敕编并成书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国朝宫史》记录了景山和南府的编制及奉银数额。当时规定:景山、南府各设总管一名,官级七品执守侍,钱粮相同,均为月银五两,米五斛,公费银一两;首领南府多于景山二名为四名,俱八品侍监,且月银比景山三两多一两,米多一斛为四斛,公费银却同为七钱三分三厘;两处委署首领均无定额和品级,月银同为三两,米三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另外两处太监均无定额,钱粮费用待遇均相同。嘉庆十一年(1806年)成书的《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上述规定中仅钱粮和公费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景山首领月银和米变为与南府等同,公费发放的银两改为制钱,此外一切如故。
乾隆二十年(1755年)热河出行,南府、景山各学均参加。其编制为:南府:南府总管、内头学、内二学、内三学、外头学、外二学、外三学、弦索学、钱粮处、中和乐;景山:景山总管、教习学生、新小学、小内学、宫戏学、十番学、钱粮处。这些编制直至乾隆朝终,基本无变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9 00:1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