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江苏省苏州市的地方民俗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是流传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地方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的起源较早可追溯到对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的纪念。相传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筑姑苏古城,赢得吴人的感戴,他被沉尸当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成为吴人纪念他的节日,人们相继为他立祠于江边,王充《论衡》说:“子胥恚恨,驱水为涛”,已有2500年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化成苏州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生活、经济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
主要活动
活动类型
苏州端午节活动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龙舟表演的大型活动;第二类活动主要表现苏州人适应自然、改善生活的智慧,如采草药、挂艾叶、挂菖蒲等;第三类活动展现苏州悠久的丝织文化和特有的服饰文化,如佩百索等;第四类活动包粽子、吃端午饭是其核心内容。
活动仪式
每年端午,苏州都要举行祭祀伍子胥的仪式。仪式结束后,举行龙舟竞渡。龙舟队的若干代表上台,每人手持一炷燃香,朝盘龙行三鞠躬礼,龙首向涛神伍子胥三拜。
龙舟活动
《清嘉录》《吴郡岁华纪丽》等古籍上记载,端午那天,人们聚集在胥江、山塘河,用船装扮成华丽的龙船,四周锦绣披挂,彩旗飘扬,龙首高翘,牵系彩绳。船中还配有鼓乐班子,搭有亭子,由俊童美女装扮成台阁故事。船头上站着“撑头篙”的篙师,两边有16人组成的“划手”班子,船尾有掌握刀式船舵的舵手。竞赛开始,但见龙舟快如飞梭,两边水珠飞溅,船舱内鼓乐喧天。观看龙舟竞渡时,胥江两岸,七里山塘,几无驻足之地。袁学澜《山塘观竞渡行》有句云:五月停桡虎阜曲,山塘十里新蒲绿。龙舟箫鼓哄江湄,犹见吴依古风俗。
习俗活动
泡雄黄酒
把雄黄粉放在白酒里面,泡好后涂抹一点在小孩子的额头、手心和脚心,苏州人过去住的都是老房子,在墙角落里撒一些,用来驱除毒虫。
包粽子
包小脚粽:两片粽叶一叠压,卷成一个圆锥状,放进糯米,加一点赤豆,把粽叶翻过来、卷进去、再用嘴里咬着的一根粽绳打几个圈,一个粽子瞬间就包好了。苏州人不说包粽子的,都说是“裹粽子”。
香囊制作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称佩帏、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苏州人缝制的小绣囊,类似荷包的形状,里面装上雄黄,叫作“雄黄荷包”。把铜钱系上彩色的丝绒,做成五色符,就叫作“裹绒铜钱”。而这两种饰物都是系在襟带用来避邪。
悬挂艾草莒蒲
在端午节的环境布置上,苏州百姓家家用雄黄酒洒在庭院四周。有的人家还煮燃苍术、白芷等中草药,烟熏室内。苏州人还要采草药、挂艾叶挂菖蒲。有的人家还将艾草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用以辟邪。
文化特征
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苏州粽子的香甜让这位“风流”刺史印象深刻。有《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昆新合志》云:“五月五日端阳节,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曰‘端阳景’,簪艾叶、石榴花于头,以辟邪。”苏州的妇女在头上插上艾叶、石榴花,称为“端五景”。端午节时,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百毒齐出,蚊虫滋生,疫病增多。苏州人家就会在家门口挂上艾草、菖蒲、大蒜,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用来杀虫驱毒。
清代记录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较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亦有《咏网蒜》诗:“不随葱薤付兰锜,网结千丝压线迟。绝似帘波垂影处,误他银蒜入罘罳。”选择不分瓣的大蒜,编结线网将蒜装在里面,系在身上做装饰,叫作“独囊网蒜”。苏州人家也会找来独头蒜,外面结线网装好给小孩佩戴。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对研究吴地的经济发展、文化特征、地域性格特质及强化文化认同感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苏州端午节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传统民俗节日,蕴含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凝聚着苏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以及追求祥和、安定、健康的社会生活的文化精神。苏州端午节文化空间的传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传承状况
苏州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大型活动在“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后来有所恢复,但不成规模。其他各种习俗在苏州居民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延续着,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保护措施
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苏州市姑苏区文化馆获得“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项目保护单位苏州市姑苏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2016年,苏州市姑苏区盘门片区开展了创意粽子比赛,263种花式粽子成功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单场粽子花式较多”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2年6月2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主办,姑苏区委宣传部、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姑苏区沧浪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拉开序幕。本届端午民俗文化节由“一款数字艺术品”“一场虚拟实景秀”“一本精选诗集”等篇章组成。
文化轶事
伍子胥本为春秋末期楚国人,生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入吴后,伍子胥带来了楚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表现出杰出军事家,谋略家的才能,被拜为吴国大夫。他与孙武二人戮力同心,共襄国事,整治军备,富国强兵;帮助吴王阖闾在公元前506年,五战五捷,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使吴国阖闾成为春秋五霸。阖闾死后其子夫差
民间传说白娘子在端午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这个故事原型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在明朝苏州人冯梦龙写的《警世通言》里第一次出现。古人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将雄黄研磨成粉末,把菖蒲的根切碎,也有单独用雄黄浸酒的,泡在酒里,叫作“雄黄酒”。
参考资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非遗项目.苏州非物質文化遗产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主要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