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以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无变体。代表作品有
梅尧臣《
苏幕遮·草》等。
原
唐玄宗时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幕,一作“莫”或“摩”。这个曲调源于龟兹乐,本为唐
高昌国(高昌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民间于盛暑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中唐高僧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亦同‘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指中国,慧琳为疏勒国人。)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罗缩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这个曲调一般认为在唐以前的北周时已传人中原,初唐时浑脱舞曾盛行一时,《旧唐书·张说传》:“自则天末年,季冬为泼寒胡戏,中宗尝御楼以观之。”那时不在七月举行,而是在寒冷的腊月。《
旧唐书》中宗本纪云:“(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十二月丁未,作泼寒胡戏。”《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并州清源尉吕元泰上中宗书日:“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日‘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安可以礼义之朝,法胡虏之俗?……《书》曰:‘谋,时寒若。’何必赢形体,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焉?”说明这个舞乐是“胡虏之俗”,人们在路上灌水相泼,鼓舞跳跃而索寒。据学者考证,“浑脱”是“囊袋”的意思,原指用牛羊皮制成的革囊,可作渡河的浮囊,也是西域游牧民族用以盛水或奶的工具。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故称之为“泼寒胡戏”,而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宋·
王明清《
挥麈录》前录卷四载“高昌”之风俗云:“俗多骑射,妇人带油帽,谓之苏幕遮。”近人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苏幕遮》的曲名正是源于歌舞者的这种服饰,因而得名。唐玄宗时,由于这种“泼寒胡戏”被朝臣视为胡虏之俗而有伤风化,玄宗于开元元年(713)十二月七日,曾颁诏书《禁断腊月乞寒敕》,使此俗一度“禁断”,但在上面慧琳的表述中,“苏幕遮”在民间仍得以保存,只是由以前的十一月变为七月初,“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且由泼寒的胡戏变成了驱鬼消灾的民俗。
据《
唐会要》卷三十三载,唐时《苏幕遮》有三曲,分属沙陀调(正宫)、水调(歇指调)、金风调,天宝十三载改曲名,沙陀调者改名“宇宙清”,金风调者改名“感皇恩”(与《教坊记》所载“感皇恩”无涉),水调者不改。此调唐时曲辞原为七言声诗体,玄宗时宰相
张说《燕公集》卷十载《苏摩遮》五首,皆作七言绝句体,有和声。其一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张说于题下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苏幕遮》又有长短句体,录于敦煌曲传辞,有“聪明儿”二首及《五台山曲子》一套六首(均见《
全唐五代词》卷七“敦煌词”),注“寄在《苏幕遮》”。敦煌曲子词中这八首《苏幕遮》均为双调,六十二字,体格与宋时所传《苏幕遮》悉同。可见唐人的创调之功,有宋词人即沿用此体。宋·
周邦彦《清真集》入般涉调(黄钟羽)。周邦彦词有“鬓云松”之句,故又名“鬓云松令”。
此调为重头曲,每段由两个三字句、两个四字句、两个五字句和一个七字句组成,句式富于变化,韵位适当,调情和婉。范词为怀旧之作,很能体现此调特点。周邦彦词写夏景:“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宋人多以此调抒写闲适情趣,亦用以酬赠友人。宋季柴
元彪《客中独坐》抒写旅愁,流美和婉,为此调优秀之作:“晚晴初,斜照里。远水连天,天外帆千里。百尺高楼谁独倚。滴落梧桐,一片相思泪。马又嘶,风又起。断续寒砧,又送黄昏至。明月照人人不寐。愁雁声声,更切愁人耳。”
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代表。此调只有此体,宋元人俱如此填。 前段第三、四句,梅尧臣词“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乱”字、“雨”字俱仄声。第五句,苏轼词“一局选仙逃暑困”,“一”字、“选”字俱仄声。第六、七句,苏词“笑指尊前,谁向清宵近”,“笑”字仄声,“谁”字平声。后段第三句,张先词“回首旗亭”,“回”字平声。第四句,苏词“谁敢争先进”,“谁”字平声。第五句,杜安世词“独上高楼临春霭”,“独”字仄声。杨泽民词“溪上故人无恙否”,“故”字仄声。第六、七句,张先词“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两“天”字俱平声,“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若《花草粹编》无名氏词前段起二句“与君别,情易许”,别字仄声,此亦偶然,不必从。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