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山脉
猫儿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境内,坐标为北纬25°48'—25°58’,东经11°20'—110°35'。面积近40万亩,其中划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有107450亩。猫儿山属中亚热带,气候复杂,局部地区变化很大,山顶和山脚、山谷的温差可达10℃一14℃,山顶年均温约7℃。
形成演变
猫儿山在寒武纪褶皱成山,经剥蚀夷平后,在加里东运动时再次隆起,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均有隆起,是志留系至泥盆系之间的广西运动(即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的北东向隆起带的一部分,即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
位置境域
猫儿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境内,坐标为北纬25°48'—25°58’,东经11°20'—110°35'。在桂林地区的东北部,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城55千米,离桂林市区81千米。面积近40万亩,其中划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有107450亩。
地形地貌
地质
猫儿山在地质构造上属桂北台隆,据广西1/20万地质图上反映,它是古生代早期加里东运动大量侵入的地层。地层以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及古生代变质岩为主,次为震旦系变质岩及燕山期花岗岩。但因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发生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主要变质为花岗片麻岩。但在其山体中部以下的周围地段,所裸露的地层则更早,由内向外分别是元古代震旦系—早生代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晚古生代泥盆系地层,说明猫儿山地区在元古代—早古生代是滨海沉积。经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漫长的地质年代,特别是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形成了猫儿山的现代地质构造。因其地层出露较早,是华南古陆边缘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其岩性来说,由山顶向外分别是中细粒斑状花岗岩—页岩类(泥质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砂岩类(中细粒砂岩、泥质砂岩),局部地方也有板岩出露。
地貌
猫儿山山势险峻,沟壑幽深,地形复杂。由于区内地层褶皱强烈,沟谷侵蚀发育,境内河谷幽深,山峰挺拔,沟壑纵横,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山地地貌类型。
猫儿山坡度一般在30—35度,有高达100米的悬岩峭壁,有数十米高的清泉瀑布。在海拔1950—2000米的八角田地带,形成面积约3560亩的山间盆地,其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在海拔1600米的地段,有36个小山包,云深雾重,林茂竹密,面积约800亩。
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猫儿山属中亚热带,气候复杂,局部地区变化很大,山顶和山脚、山谷的温差可达10℃一14℃,山顶年均温约7℃,极端最高温23℃,极端最低温负19℃,气压约800毫巴,相对湿度常在90%以上,年降水量在2100毫米以上,2.6月为雨季,雨天达80%左右。一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云雾弥漫,特别是在海拔1000—2000米地带常形成一个云雾层,仅7—9月问才有约50%的晴朗天气。11月即进入寒冬季节,下雪结冰要持续4个月之久。常年风力较大,且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除盛夏南风较多外,其余季节以偏北风为主。这种特别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猫儿山林区动物、植物、土壤的不同特色。
水文特征
猫儿山的林地,特别是八角田盆地中有1120亩泥土,蓄水保水性能很强,储水量按容积计,一般在80%以上,最枯期储水量也有90万立方米,群众称之为“绿色天然水库”。林区内溪流不断,迂回汇合,当地群众命名为“江”“河”的就有39条,其中流入大溶江到漓江的有19条,是漓江的发源地。
所属山系
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
越城岭山系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县境西北部,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相对高度1862米,为华南之巅,地跨兴安、资源两县交界处。以猫儿山为起点连绵延伸,形成3支山脉。西支由猫儿山往西南经资源县的塘垌,过乌石界、银矿山、才喜界入金石乡境,沿着金石乡的西边南下,经狮子岩、九分山、正江岭到松江岭,这条山系为金石乡的小溶江与灵川县的东江河的分水岭。北支又分为2支,一支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的部分界山,由盘皇殿向北绵延于漠川乡的东部边界;一支全脉在漠川江西岸与前者略成平行。南支自盘皇殿主峰往西伸延,沿漠川乡、白石乡、高尚乡南部直至灵川县海洋乡成为海洋河的水源山。至此再折向西北,经高尚乡的西部延伸到护城乡的摩天岭和溶江镇的东山上。
主要山峰
神猫顶为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5米,相对高度1862米,也是华南的最高峰。山体为中细粒斑状花岗岩,植被以山顶矮林为主,整个顶峰由八角田以上众多海拔在1850~2000米山峰及向东北至老山界一带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大山峰组成。
资源状况
植物资源
猫儿山林区植被繁茂,区系复杂,计有152科、374属、747种和50个变种。其中木本植物87科534种,主要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局部地区有常绿针叶树种。
动物资源
猫儿山林区也是珍贵动物和经济动物的良好繁育场所。据广西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1978年9月调査统计,有动物112种,隶属4纲22目46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毛冠鹿、红腹角雉、短尾猴、恒河猴、狗熊、麝、大鲵、水鹿、鬣羚、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白鹇、金鸡、穿山甲等15种。
风景名胜
1993年,原桂林地区旅游局和兴安县旅游局联合开发猫儿山,以猫儿山为核心首期投资116万元,建成山门、杜鹃园、铁杉公园、老山界、高山公园、十里峡谷等6个小景区,26个景点。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猫儿山因顶峰一巨石形似蹲伏的猫头而得名。
历史渊源
猫儿山是“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是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1983年12月,中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兴安县的猫儿山。
重要事件
1934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猫儿山山脊海拔2000米处的老山界。
生态保护
1976年,建立猫儿山自然保护站进行经营管理。
2004年,猫儿山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06
目录
概述
形成演变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