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夔
清代语言学家
苗夔(1783~1857)清代语言学家。字先麓,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
苗夔简介
不好制举文,嗜六书形声之学。治许氏《说文》,精研力索,若有夙悟。后又得顾亭林《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此终身矣!”年二十余,即纂《毛诗韵订》,继又纂《广籀》一书。授徒穷乡,教帖括不中程,学子稍稍引去,弗顾也。县令王君闻而敬异,聘主翼经书院。道光辛卯,举优贡生。高邮王氏父子睹其著述,折节下交,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初佐汪编修振基衡文山右,继入江苏学使祁文端公幕,所至甄拔名宿,复以暇日编摩撰述,从事于其所谓声韵之学。祁还京,乃醵金刻所著《说文声订》二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订》十卷,《建首字读》一卷。大旨以为叔重遗书多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声类八百余事。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歌、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部。于是并庚、清及蒸、登于东、冬部,并歌、戈于支、脂部,定以七部,檃括群经之韵。书出,识者叹其精审。后数年,襄校山东,未毕役先归。至是亦齿衰而倦游矣。居京师,自祁公外,恒与何绍基、张穆陈庆镛诸人游。并为曾文正公所推服,时时徒步过从,与辩论前世音学,暨江、戴、段、孔诸家部分之多寡,意指之得失,褒讥亭决,穷日夜不倦。卒年七十五岁。余书尚有《说文声读考》《集韵经存韵补正》、《经韵钩沉》各若干卷,未刊。
苗夔印象
1.我们在诵读经典、KTV高歌时,若没有苗夔等前辈几十年如一日的形声韵定,那种情绪激昂、难以自我的神态就会大大打折扣。
2.在教书时,苗夔不搞应试教育,很多考生因此离他而去,但他仍我行我素。后受到肃宁知县的青睐,聘为翊经书院的主讲。
3.曾国藩因赞赏苗夔的学识,与其交往甚厚,写“神光不可熄,长夜一孤灯”的诗句来赞美他。
4.49岁的苗夔入京应考,与33岁的何绍基、29岁的张穆相识,并结为忘年交。这就是后来的“古学三家”。
5.苗夔在杭州做学问时,一天夜里诵读《诗经》时突发奇想,49夔岁的他似乎回到了童年,带领大家举着蜡烛到屋外的竹林里捉沙鸡。
6.现在,山东大学图书馆里仍藏有苗夔所校的著作。 文:午马思维
《清史稿》记载
苗夔,字仙簏,肃宁人。幼即嗜六书形声之学,读许氏《说文》,若有夙悟。已,又得顾炎武《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此终身矣!”举道光十一年优贡生,高邮王念孙父子礼先於夔,由是誉望日隆。夔以为许叔重遗书多有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八百馀字,为《说文声订》二卷。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戈、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部。於是并耕、清、青、蒸、登於东、冬,并戈、麻於支、齐,定以七部,隐括群经之韵。字以声从,韵以部分,为《说文声读表》七卷。《诗》自毛《传》、郑《笺》而后,主义理者多,主声均者少,虽有陆元朗《诗经音义》,亦不能专主古音,然古音时有未尽改者。夔治毛《诗》,尤精於谐声之学,尝以齐、鲁、韩三家证毛,而又以许洨长之声读参错其间,采太平戚氏之《汉学谐声》、《诗经正读》,无锡安氏之《均徵》,为《毛诗均订》十卷。咸丰丁巳五月,卒,年七十有五。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33
目录
概述
苗夔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