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逢澍
原中共康定地委书记
苗逢澍,康定军分区第一任政委、军管会主任。曾任中共康定地委书记,西康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四川省委常委、省监委书记等职。
人物简介
苗逢澍,1916年3月生,山西省襄垣县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山西省长治中学。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
生平简历
早在中学时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是山西长治县中学由中共领导的山西牺盟会负责人。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苗逢澍赴太原参加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10月被派往兴县三区开展抗日动员活动,先后任区“动委会”主任、牺盟会区协助员、秘书、特派员、二区委委员、县委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长;岚县县委书记、晋绥一地委组织部长等职。在极其困难的战争环境中,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
历任晋绥五地委组织部长、山阴县委书记。1946年5月,根据中央“五四”指示,发动群众,惩罚恶霸地主;减租减息,完成土地改革。1949年1月,任晋绥分局组织部干部科长时,按照党中央关于老区支援新区的指示和局的决定,负责抽调万余名干部到大西北和南下川康。当时,组织上决定其在晋西北中心地委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后又决定其南下。11月任南下工作团第三梯队副政委、政委。随军人川后,先调其去川北区,后又决定到西康省。这些,他都服从安排,表现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党性观念。
建国以后
1950年初,任西康区党委委员兼康定地委书记、康定军分区政委(该军分区第一任政委)、军管会主任,承担着开辟新区和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重要任务。他跋山涉水,不畏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交通困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到一县把情况摸准后立即向上级党委写出报告,为西南局和区党委全面地、准确地掌握少数民族地区情况作了大量工作。他坚决贯彻党的慎重稳进总方针,始终注意把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和培养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他认真执行《共同纲领净,在军事管制,清剿土匪,稳定社会治安,筹集物资,修筑公路等工作中,注意听取和尊重各方面人士意见,争取各族各界的支持,使康定地区形势很快稳定下来,并组织康区各族人民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11月,根据西南局和西康区党委部署,由他负责筹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地专级的民族区域自治——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开创西康地区工作和以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积累了经验。1954年后,苗逢澍历任西康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任省民工委书记、省监委书记、农业机械厅厅长、手工业厅厅长、化工厅厅长、水电厅厅长和党组书记、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领导职务。参与领导了藏彝区民主改革和平叛等工作,兴建玉溪河、升钟、三岔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为水利、水电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10月3日因病在成都逝世。
社会评价
他对党忠诚,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团结,严以律己,不计个人得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不管在哪个岗位或哪个时期都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出色地完成省委分配的工作,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藏彝区人民的赞扬。“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83年,退居二线后,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去世后,按其生前遗愿,将骨灰送回康定撒向折多河,部分骨灰埋于跑马山公园,其上种植常青松柏,与甘孜州土地和人民长存。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9 22:0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生平简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