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
交趾郡辖属的苟屚县,约自公元前 180年设置,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代(581 一617)被废置,共历时700余年。
公元前285年,秦国灭掉
蜀国(在今四川、重庆地区),蜀王的后裔南徙
雒越(今越南北部) ,构筑城池,建立政权,自号“
安阳王”。约在公元前180年前后,南越王
赵佗设计攻灭“安阳王”,并在雒越地区设置交趾、九真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西汉灭
南越国,于南越国故地设置九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辖羸娄县、
安定县、苟屚县、麊泠县、曲昜县、北带县、稽徐县、西于县、
龙编县、朱鸢县等十县,治羸娄。因此,西汉交趾郡辖属的“苟屚”县,早在南越王赵佗建立交趾郡时,可能就已设置。《汉书·地舆志·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交趾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县十:羸娄、安定、苟屚、麊泠、曲昜、北带、稽徐、西于、龙编、朱鸢。
东晋著名炼丹家
葛洪(283一363)曾希望出任“句屚令”。据《晋书·葛洪传》记载:东晋咸和(326一334)初年,大懦干宝向成帝推荐葛洪任“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趾出丹,求为句屚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蛭俱行。至广州,刺史邓留不听去,洪乃上
罗浮山炼丹。”虽然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希望出任“句屚”县令的愿望未果,但这件事情说明汉晋时期的“句屚” 县,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西汉交趾郡设有“句屚县”。《汉书·地理志下》“交趾郡”有“苟屚”县。颜师古注:“屚与漏同。”“苟屚”县在今
越南北部地区。《后汉书·郡国志》“交趾郡”有“苟漏”县。刘昭补注说:交趾郡“武帝置,即安阳王国。” “苟”,通作句。这个县名,本作“句屚”。《晋书·葛洪传》作“句屚”。是其佐证。
“句屚”之“句”,本是发声辞,书写时可以省略的缘故。《左传·宣公四年》载:“盟吴越而还。”孔颖达疏:“句,或为工,夷言发声也。”《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颜师古《汉书·地理志下》注:“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於越,也。”《春秋左传·定公五年》载:“於越入昊。”杜预注:“於,发声也。”《逸周书·王会解》载:“姑于越纳。” “于”,同“於”。是“於越”之“於”,亦为发声辞。在东周铜器铭文里,吴国常称为“吴”、“攻吴” 或“工吴”。这里的“攻吴”、“工吴”,古音均读如“句吴”,皆可省作“吴”。凡此都说明交趾郡的“句屚”县,亦可省作“屚”县。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南方地区书写习俗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