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津若松城,为一座位于日本
福岛县会津若松市追手町内的城郭。会津若松城亦名“鹤城”(鹤ヶ城),历史文献中亦名为“黑川城”及“会津城”。在日本,一般称之为“会津若松城”,而国家指定的古迹名称为“若松城”。
简介
发展历史
自从最早在会津若松地方筑城的芦名直盛开始,会津的若松城,在不断的改名和修建下一直保持到了
明治维新时期,并且赋予了会津若松成为近代都市的发展机会。当地人最值得纪念的人,当数花了十年心血在此城上的战国名将蒲生氏乡。
公元1384年(至德元年),芦名第七代的芦名直盛在奥州南部地区建筑了黑川城,此后好一段时间黑川城一直是芦名家的势力范围。公元1589年(天正十七年),长年与芦名家交战的伊达家终于在揩上原一役大获全胜,并无视丰臣秀吉的劝阻,迫使芦名义广逃往常陆,芦名家至此宣告灭亡。黑川城也在
伊达政宗的要求下无血开城投降。
公元1590年(天正十八年),
丰臣秀吉没收了黑川城,并改封给
会津藩主蒲生氏郷。蒲生氏郷于1592年(文禄元年)开始改造黑川城,并于来年完成七重天守阁,著名的「鹤ヶ城」名城就此诞生,并改名为若松城。氏郷过世后,秀吉以氏郷之子蒲生秀行管理会津不当,于1598年(庆长三年)将秀行由会津九十二万石移封宇都宫十八万石,并将会津封给
上杉景胜,然而没过多久,同年8月18日,丰臣秀吉于伏见城逝世,享年62岁。
公元1601年(庆长六年)娶了
德川家康三女振姬的蒲生秀行,在关原之战后家康又再度将会津封给秀行,使蒲生家又回到了若松城。1611年(庆长十六年)会津大地震,由蒲生氏郷建筑的七重天守阁受创严重。1612年(庆长十七年)秀行二十九岁便过世,而秀行之子忠乡也在1627年(宽永四年)2月19日以不到二十四岁的年纪早逝,于是蒲生家便被除封,并改由加藤嘉明入封若松城。
公元1631年(宽永八年)加藤嘉明过世,其子加藤明成开始改建受损的若松城,于1639年(宽永十六年)完工,并加建西出丸、北出丸等城廓,而毁损的七重天守阁最后重新改建为今日所见的五重天守阁。1643年(宽永二十年)明成被迫改易隐居于石见国,并将会津四十万石奉还给幕府。于是幕府便将在出羽山形城的保科正之(
德川家光的庶出弟弟)加封会津藩二十三万石。
1651年,家光临死之际将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托付给保科正之。正之感念家光的重视之恩,在1668年写下《会津家训十五条》,其中明列“会津藩是为了守护军家而存在,如有藩主背叛则家臣不可跟随”。一直到幕末的藩主松平容保也持续遵守这项遗训,使得会津藩在幕末成为佐幕派的中心。
会津若松,是以坚城-----会津黑川城为原身的,系文治五年(公元一一八九年),在攻打奥州平泉藤原氏时立下大功的镰仓名将,出身坂东平家名门的佐原远江守义连所草筑(当时的城,只是由几道栅栏围筑而成,从日本筑城历史的角度来看,想来还不能称为“城”),自镰仓以来,代代都是佐原(芦名)家的居城。先前提及的那位芦名直盛,则刚好是佐原义连之后的芦名家七代目,这位芦名直盛,在南北朝末期的至德元年(即南朝的元中元年,公元一三八四年)将黑川城进行了扩大、翻修后,这座已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城总算升为中世城郭(严格的说,还只能算是中世时“馆”的级别)。
此后,在芦名家中兴之主芦名盛氏及盛氏之后几代人的努力翻修下,黑川城成为了奥州有名的坚城。
天正十七年六月,在磐梯山麓,芦名家与伊达家展开揩上原决战,大胜的后伊达家无血进入了这座奥州坚城。雄心勃勃的伊达政宗深知黑川城与会津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对黑川城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大型翻修,企图以黑川城为基地,纵横关东,虽然政宗的幻想最终未能实现,但是政宗对黑川城作出的贡献,还是不容否认的。
新任的黑川城主,在此之前参与了两座天下普请的大城的修筑,(织田信长的南近江安土城和丰臣秀吉的摄津大坂城,从严格意义说来都可以算是近世城郭)自己也修筑了畿内名城松岛城,此次转封黑川城之后,由于实力的巨大飞跃,黑川城给予了蒲生氏乡巨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名城——鹤之城也就应运而生了。
文禄元年(一五九二年),工事开始施行,黑川城亦改名为若松城,除了在城池建筑上学习了大坂城的先进技术外,蒲生氏乡还着重进行了对城下町的调配。以高利或鼓励的方法诱取原来伊势的商人和职人在会津城下殖产兴业,这样一来,给原本手工业极端落后的会津带来了极大的生机,相当多的特产都于这一时间应运而生。其中最为出名的“会津涂”,便是以氏乡由近江请归的职人(可以理解为有较先进技术的小手工业者)的技法为母体的。
文禄二年五月,当五层七重的大天守完成,名城若松高高宛如摩天广厦一般,耸立在会津猪苗代湖畔。之后的庆长年间,至幕府禁止“新规筑城”时的藩主加藤明成为止,会津城先后进行了两至三次大型的翻修,终于成为近世城郭的典范。氏乡本人,也因为会津若松与伊势松岛两座名城成为后世有名的筑城家;作为为会津带来东北地区罕见繁荣的若松城的建造者,蒲生氏乡理所当然的被扣上了“若松之父”的名头。
若松城的性质与常见的平山城有些不同,因为本身坐标较高的缘故(位于东山溪谷流出的善状高台地,海拔在四十米左右),近似山城。但从与高台地接壤的地段来看,却是很明显的平山城,城池的设计者氏乡显然是考虑到了平山面防御力较差这一点,将城池的防御重点放在了高台地而忽视了原本作为天险的溪谷面,以至日后为人识破而导致了若松的落城。 但是在那个大炮还很稀有的年代,氏乡扩大步枪眼,特增几位炮眼的想法,在日后的会津保卫战中充分的显示了他的先见性。
今日的若松城,已成为明日黄花,在游人漫步流连猪苗代湖和会津的美景之时,可曾会想起那位被称作“鹤”的四百年前叱诧日本的名将呢?
元中元年,芦名直盛筑。
天正十七年,伊达政宗攻入黑川城,芦名家灭。伊达家占据此城。
关原大战后,加藤嘉明领,后来加藤家转封,德川支流松平氏居此城。并世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