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竹型驱逐舰
日本的驱逐舰
若竹级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一级二等驱逐舰。此级为枞型的改进型,也是日本海军最后一种中型(二等)驱逐舰。根据八八舰队计划预定建造23艘,华盛顿条约生效后计划终止,只建造了8艘。分别为若竹,吴竹,早苗,早蕨,朝颜,夕颜,芙蓉,刈萱。此级舰除早蕨号在风暴中沉没外其余各舰均在太平洋战争时战殁。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
若竹级作为中等驱逐舰是按日本海军1921年的“八六舰队”计划中作为一种伴随峰风级驱逐舰的小型舰只而建造的。原计划建造23艘,后由于华盛顿条约的签署及预算的限制而只造了8艘。若竹级驱逐舰是二等驱逐舰的最后一级,以后设计的驱逐舰全部朝大型化发展。凡是排水量达到1000吨以上的即为一等驱逐舰。若竹级刚建成时没有舰名,只是以数字命名。这导致了管理的混论并且招致船员的不满,所以在1928年8月1日给予了舰艇正式的舰名。
建造列表
此级舰只建造了8艘。分别为若竹,吴竹,早苗,早蕨,朝颜,夕颜,芙蓉,刈萱。
时间表
若竹
1921年12月13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7月24日下水,1922年9月30日竣工。
1944年3月30日被美军空袭击沉。
吴竹
1922年3月15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0月21日下水,12月21日竣工,工程仅耗时9个月。
1944年12月30日吴竹在执行护航任务时被美军潜艇击沉。
早苗
1922年在浦贺船渠动工,1923年2月15日下水,11月5日竣工,下水后的舾装过程中遇上关东大地震,但未受损。
1943年11月18日在西里伯斯港遭美军潜艇击沉。
早蕨
1922年在浦贺船渠动工,1924年7月24日竣工。
1932年12月5日因遭遇暴风天气翻覆沉没,1933年4月1日除籍。
朝颜
1922年3月14日在石川岛造船厂动工,11月4日下水,1923年5月10日竣工。
1945年8月22日,朝颜在关门海峡西口六连灯台海域触雷严重损毁,导致无法航行最后进水沉没。
夕颜
1922年5月15日在石川岛造船厂动工,1923年4月14日下水,1924年5月21日竣工。
1944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西南方遭美军潜艇“六线鱼”号(Greenling,SS-213)的鱼雷击沉。
芙蓉
1922年2月16日动工,1922年9月23日下水,1923年3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厂竣工。
1943年12月20日在马尼拉湾口外海遭美军潜艇“鲀鱼”号(Puffer,SS-268)的鱼雷击沉。
刈萱
1922年5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厂动工,1923年3月19日下水,8月20日竣工。
1944年5月10日在吕宋岛海域遭美军潜艇击沉。
技术特点
由于吃水较浅和续航能力有限,若竹级驱逐舰一般只在近海活动。1920和1930年代主要用于中国沿海。其余6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被分为第13和32驱逐舰大队。
若竹级驱逐舰在外观上与枞级极为相似,但是加大了吃水以改善船只的远洋航行能力,这也成为了区分若竹级和枞级的最大标志。武器设置和布置与枞级相同。同样的若竹级驱逐舰不同的舰也采用了不同的蒸汽轮机来推进。朝颜、早苗和早蕨为帕森斯式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其余为布朗-科斯蒂式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
然而1932年此级的早蕨号遭暴风沉没,1934年又发生友鹤事件,经调查,若竹级与枞级都有复原性及舰体强度方面的问题,于是实施改善工程。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若竹
1921年12月13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7月24日下水,1922年9月30日竣工。该级驱逐舰长期从事中国大陆方面的警备任务,太平洋战争时期也以船队护卫为主要任务,虽然是高龄小型驱逐舰却极为活跃。
若竹号最初舰名为桔梗,竣工时命名为第二驱逐舰,其后追加号字,后来再更改为若竹。其于竣工时被编入第二十八驱逐队,为了等待姊妹舰服役,1924年12月后,由同级4艘编成第十三驱逐队,成为第一水雷战队宠将
第13驱逐舰大队包括若竹、吴竹和早苗,驻守于吴守备府,主要在内海、丰岛海峡和九洲以西海域执行反潜巡逻,从事中国大陆方面警备任务,并迎来太平洋战争。
至1942年3月,若竹号从事丰后水道驱潜任务,4月10日编入西南方向舰队,从事门司-马公-菲律宾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1943年12月1日,编入新设的海上护卫总司令部,继续从事护航任务。
1944年3月30日早晨,若竹号率领船队自帕劳出港,在距离港口约3公里的地点正值美军大规模空袭帕劳,在与大约25架美机交战下,因中弹起火引燃弹药库,瞬间沉没。当时沉没的还包括第三十一号警戒艇(原菊号),工作舰明石号,油船佐多,石廊,大濑号等。
吴竹
1922年3月15日在神户川崎造船厂动工,10月21日下水,12月21日竣工,工程仅耗时9个月。此舰原名第四驱逐舰,1928年8月1日变更为固定名称吴竹。竣工后编入第十三驱逐队长期出任第一水雷战队核心舰艇。
第13驱逐舰大队包括若竹、吴竹和早苗,驻守于吴守备府,主要在内海、丰岛海峡和九洲以西海域执行反潜巡逻。直到睦月级诞生后才拱手让座,之后在中国大陆方面负责警备任务,曾于1924年左右在别府湾触礁。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吴竹配属吴镇守府,负责濑户内海西部驱潜警戒任务。1942年4月初,出动至九州方面海面进行驱潜任务,随后护卫竣工不久的航空母舰隼鹰号返回至吴港。
1942年4月10日,吴竹号编入西南方面舰队第一海上护卫队,至1943年10月底,先于门司至马公之间,后于门司至高雄,马尼拉,新加坡之间产生船队护卫。1943年12月1日,转编海上护卫总司令部,继续从事本土至中国台湾和菲律宾的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12月30日吴竹在巴士海峡执行护航任务时被美军潜艇“剃刀鲸”号(Razorback,SS-394)的鱼雷击沉。
早苗
1922年在浦贺船渠动工,1923年2月15日下水,11月5日竣工,下水后的舾装过程中遇上关东大地震,但未受损。其最初的命名为菖蒲,但其后正式命名为第六驱逐舰,1924年4月追加号字为第六号驱逐舰,1928年8月1日改为固定名称早苗,被编入第十三驱逐队。
第13驱逐舰大队包括若竹、吴竹和早苗,驻守于吴守备府,主要在内海、丰岛海峡和九洲以西海域执行反潜巡逻。担任华北沿岸警戒任务。僚舰早蕨沉没后,第十三驱逐队只剩下若竹,吴竹,早苗三舰,始终共同行动。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早苗配属吴防备战队,从事濑户内海西部驱潜警戒任务。1942年4月10日,此舰编入西南方面舰队第一海上护卫队,其续航力虽不足但因航速较快而受到重用,专门从事船队护航任务。1943年9月21日,护卫船队从高雄出港,经马尼拉抵达巴厘巴板,随后由帕劳入港。10月15日自帕劳出港,负责油船隐户号与其他船队护卫任务。
1943年11月18日在西里伯斯港遭美军潜艇“蓝鱼”号(Bluefish,SS-222)鱼雷击沉。
早蕨
1922年在浦贺船渠动工,1924年7月24日竣工,此舰于1923年9月1日的下水日是关东大地震发生的时候。
当天上午8时,在盛大的命名仪式下,第八驱逐舰平安下水,然而约4个小时后,这场空前的大地震来袭,浦贺船渠蒙受了巨大损失。据称下水前乃是舰艇最不安定的时期,倘若此时舰体在船台上,可能会导致舰体翻覆严重损毁。
1928年8月1日改名为早蕨,尽管此前一年的8月24日蕨号方告沉没,此舰仍然选择相近的舰名,据称此舰最初的暂定名为海棠。另外此舰为若竹级最后一艘竣工,因此是最后一艘二等驱逐舰。
竣工后即与吴竹,早苗,若竹编成第十三驱逐队,但1932年12月5日该驱逐队在中国台湾海峡基隆北方编队航行,这是从吴港启航向马公驶去的第三日,甲板与舰内搭载有相当数量的补给物品。当日遭受风雨,据记载事故当时的风向为北东,风速20米,浪高达6米,如此险恶条件下,驱逐队进行迂回运动后,发现早蕨号失去行踪,经僚舰竭力搜索后一无所获,因此认定翻覆沉没。依据其后的调查,断定事故缘由为由于遭受风浪冲击而造成大倾斜之际,复原性不足以至于倾覆。1933年4月1日除籍。
朝颜
1922年3月14日在石川岛造船厂动工,11月4日下水,1923年5月10日竣工。此舰预定名称为杜若,但竣工正式名称为第十驱逐舰,1924年4月1日,加入号字,即第十号驱逐舰。1928年8月1日最终命名为朝颜。
朝颜最初编入第十三驱逐队,其后转到第十六驱逐队,并与其它3艘同级舰配属第一水雷战队,自1930年来,该战队逐次由峰风级,神风级,睦月级取代,因此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来,此舰在中国大陆沿海从事警备任务,并利用吃水浅的优势进入长江流域。
1940年转入第32驱逐舰大队,包括朝颜、芙蓉和刈萱,主要负责对马海峡附近的巡逻任务。隶属镇海警备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舰奉命在对马海峡从事船队护航任务。1942年4月10日,此舰编入西南方向第一海上护卫队,出任西贡至马公之间的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1月24日,朝颜出动救援遭美军潜艇鱼雷袭击导致舰首断裂无法航行处于漂流状态的天津风号,将其拖曳至西贡。同年7月9日,朝颜在中国海南岛榆林遇到台风导致触礁,离礁作业持续到10月15日。期间的7月29日,曾与约40架美机交战,未蒙受重大伤害。
其后,朝颜返回日本本土,并再次受命以高雄为基地从事船队护航任务。1945年4月末,此舰出任濑户内海西部负责航路管制,水雷监视,以未受创的姿态在吴港迎来战争结束。
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只有朝颜幸存,其余全部沉没。未料到战争结束后的一周即1945年8月22日,朝颜在关门海峡西口六连灯台海域触雷严重损毁,导致无法航行最后进水沉没。
夕颜
1922年5月15日在石川岛造船厂动工,1923年4月14日下水,1924年5月21日竣工。为6号舰,最初预定舰名为踯躅,正式命名为第十二驱逐舰,1928年8月1日改名为夕颜。
夕颜竣工后,与第十驱逐舰(朝颜),第十六驱逐舰(芙蓉),第十八驱逐舰(刈萱)编成第十六驱逐队,编入第一舰队,负责伴随第一舰队。虽然舰体较小,航行于风浪起伏的海上有些困难,但在小型舰中已堪称优秀。
夕颜与枞级9艘舰1940年同时撤除鱼雷发射管转籍警戒艇,称为第四十六号警戒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夕颜隶属佐伯防备队,在丰后水道执行驱潜任务。1943年5月至8月底,与第三十一警戒艇(菊号)4次从事佐伯至帕劳的船队护卫任务。9月1日,此舰编入横须贺镇守府部队,出任横须贺-父岛-特鲁克岛的船队护航任务。自1944年1月起担任以鸟羽为基地的船队护航任务,然而在同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西南方遭美军潜艇“六线鱼”号(Greenling,SS-213)的鱼雷击沉。
芙蓉
1922年2月16日动工,1922年9月23日下水,1923年3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厂竣工,预定舰名为紫阳,后正式命名为第十六驱逐舰,1924年4月1日加号字,为第十六号驱逐舰,当时,偶数号码为二等驱逐舰(至第二十六号为止),1928年8月1日最后命名为芙蓉。
竣工后的十数年间均编入第十六驱逐队,1930年编入第二遣外舰队,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出动至中国华北沿海,担任警备任务。其后,芙蓉配属镇海警备府,1940年时,第十六驱逐队改称为第三十二驱逐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与同级舰朝颜,刈萱协同为对马海峡船队护航任务。1942年4月10日,编入西南方面舰队第一海上护卫队,出任门司至高雄的船队护航任务,其后又在东海,南海执行相同任务。
1943年12月13日芙蓉在高雄入港,17日,护卫船队前往马尼拉,途中的12月20日在马尼拉湾口外海遭美军潜艇“鲀鱼”号(Puffer,SS-268)的鱼雷击沉。
刈萱
1922年5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厂动工,1923年3月19日下水,8月20日竣工。
其竣工后的十数年间均在第十六驱逐队,1940年将该队让与新锐的阳炎级驱逐舰,编入第三十二驱逐队。其配属镇海警备府。
第32驱逐舰大队包括朝颜、芙蓉和刈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主要负责对马海峡附近的巡逻任务。1942年4月10日成为西南方面第一海上护卫队其中一员,从事日本本土与中国台湾,马尼拉,新加坡之间船队护航任务,据称出任次数达48次。1943年12月1日再度编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管辖下,进行船队护航任务。
1944年5月10日,其在出任船队护卫由高雄出行至婆罗洲的密里,在吕宋岛海域遭美军潜艇“鳕鱼”号(Cod,SS-224)的鱼雷击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23:42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