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橄岩是一种高温下形成的超镁铁质熔岩,形成温度大于1450℃,高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岩温度的300~400℃。在大火成岩中苦橄岩一般位于底部或下部层位,低的黏度使其上升速度快,保证了岩浆从形成到喷发基本不发生演化。推测苦橄岩是地幔柱最热部分高程度熔融的产物。
苦橄岩(Picrite)属于
超基性的喷出岩。岩石呈暗绿色或灰绿色。矿物成分以橄榄石和辉石为主,可含少量斜长石,角闪石极少。其中橄榄石约占50~75%。副矿物可见
磁铁矿、铬铁矿及磷灰石等。岩石呈隐晶结构、微晶结构,或者细小圆粒状橄榄石分散的镶嵌在辉石中构成典型的
嵌晶结构。苦橄岩在自然界分布较少,极少形成独立岩体,多构成基性
喷出岩岩体的一部分。
苦橄岩是超基性熔岩之一。矿物成分以辉石和橄榄石为主,夹有少量基性斜长石及
金属矿物,成分与深成的辉石橄榄岩相当。具微晶结构。如具斑状结构,则称为“苦橄玢岩”。
苦橄岩这一术语最初用于含橄榄石和辉石极其丰富的一类粗玄岩或玄武岩。也用来表示与含长石橄榄岩或碱性橄榄岩相对应的火山岩,以及表示辉长岩和沸绿岩的富橄榄石变种。按化学成分确定为SiO2<47%,Na2O+K2O>18%的一组岩石。矿物成分为辉石(小于40%)、橄榄石(大于40%),有时有少量基性斜长石(<10%)、角闪石,副矿物为钛铁矿、磁铁矿及磷灰石等。相当于橄榄岩组成(钛辉石34%,橄榄石31%,棕闪石25%,副矿物5%,碱性玻璃5%)的浅成岩,亦曾命名为苦橄岩。此词中国原译辉云橄榄岩,该术语源于希腊语pikros,意为苦,系指氧化镁含量高。有人认为成分与橄辉岩相当的火山岩称为苦橄岩,而成分相当于纯橄榄岩的火山岩称为
麦美奇岩。
苦橄岩一般可分为:橄榄石苦橄岩、橄榄石-辉石苦橄岩和辉石苦橄岩3种。苦橄岩常常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有关的大陆溢流玄武岩区或者大洋溢流玄武岩区,如我国的峨眉山玄武岩省,也有少量的苦橄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如加拿大大不列颠的Kamloops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