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菊苣
菊科菊苣属植物
栽培菊苣(学名:Cichorium endivia L.)是菊科、菊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也称苦菊、苦菜、苦苣等。茎直立,有铺散分枝,全部茎枝无毛,极少下部有刚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短翼柄,羽状全裂至不裂,但边缘通常有锯齿,中上部茎叶长椭圆形至宽卵形,基部无柄,圆耳或尖耳状抱茎;总苞钟状,外层总苞片边缘多少有缘毛,下半部革质;瘦果冠毛膜片状。花果期不详。
植物学史
栽培菊苣原产于东地中海地区,起源于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ichorium pumilum杂交。
形态特征
栽培菊苣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达100厘米,有铺散分枝,全部茎枝无毛,极少下部有刚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短翼柄,羽状全裂至不裂,但边缘通常有锯齿,中上部茎叶长椭圆形至宽卵形,基部无柄,圆耳或尖耳状抱茎。
头状花序通常多数,1个或数个单生或集生茎端或腋生于茎中上部的叶的叶腋中。总苞钟状,长9~14毫米,总苞片2层,外层总苞片边缘多少有缘毛,下半部革质。舌状小花蓝色,极少淡白色。瘦果长2.5~3.5毫米,冠毛膜片状,长0.4~0.8毫米。
花果期不详。
分布范围
原产于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非,现在欧洲南部种植广泛。早年在中国南京华东药学专科学校校园有引种栽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只有一张早年采自南京华东药学专科学校的残缺不全的标本;在中国湖南、江苏、台湾、云南有栽培。
生长环境
栽培菊苣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pH值为5.5~8.3,且能保持水分的土壤中种植。喜冷凉湿润气候,耐热、耐寒。生长温度范围10~25℃,最适宜温度为15~18℃。
繁殖方法
前期准备
整理苗床:先将苗床地深翻,再将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均匀撒施后耙平,或先撒腐熟农家肥,再进行旋耕,做畦时可撒施少量优质复合肥,并结合做畦与苗床土混合均匀,以免烧苗,畦面宽一般为0.8~1.2米,畦间沟宽40厘米左右,按苗床面积撒播种子3克/平方米,过密不利于培育壮苗,且易发生苗期病害。
种子处理及播种量确定:播前晾晒灭菌5~6小时,或用种子干重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3~4倍于种子体积的55℃温水浸种20分钟,不停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浸种24~48小时后沥干并用干净湿纱布包好,在20~25℃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有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育苗移栽用种量300~450克/公顷。
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育苗基质用草木灰与蛭石按体积比3∶1混合,基质中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0.8千克/立方米,装平穴孔并轻轻压实,使基质微低于穴孔口。播种时应尽量做到每个穴孔有1~2粒种子,然后盖厚0.3厘米左右的基质,轻轻压实后用喷壶浇足水。
苗床育苗:选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施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2.5~30.0吨/公顷,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50千克/公顷,精耕细耙,肥土混合均匀,做成宽100厘米、高25厘米左右的畦,苗床播种量3克/平方米左右。
直播:先根据栽培密度要求在畦面上点好直播穴,种植穴不可过深,然后再进行直播,每穴播1~2粒种子,用种量为450~750克/公顷,播种后覆盖基质或细土,厚度为0.6~0.8厘米,浇水最好用带喷嘴的水壶或水管,并一次性浇透,后期视土壤干湿情况浇水。
苗期管理
保护地播种后遮荫降温防雨拍打,温度白天控制在15~28℃之间,夜间控制在10~15℃之间。二叶一心期可结合间苗除去弱苗、畸形苗,视幼苗长势喷施叶面肥1~2次,浓度为0.3~0.5%。直播田应及时除去杂草。
栽培技术
整地做畦
栽植前结合深耕翻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45.0~52.5吨/公顷、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30千克/公顷。耕深约30厘米,土肥充分混匀,整细耙平做畦,露地栽培畦宽1.3~1.4米,保护地栽培畦宽1.2~1.3米,沟深30厘米左右。秋季大棚栽培,于定植前10~15天,建造或修缮塑料大棚。
栽植技术
4~9月育苗苗龄宜为25~30天,10月至翌年3月育苗苗龄宜为35~40天,苗达5~7片叶时即可移栽。露地栽植,行距35~45厘米,株距30~40厘米,定植5.70万~8.25万株/公顷,早熟品种宜适当密植。保护地栽培适当密植,但不应超过9万株/公顷。带土移植,栽植时不宜太深或太浅,以种苗原有基质顶部入土2~3厘米为宜,秋栽比春栽要深些,但也不宜超过5厘米。定植后浇足水。高温季节定植,应在移栽当天上午搭好棚架盖遮阳网,16:00后移栽。
栽后管理
栽培菊苣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2℃,大棚夜晚温度控制在8~12℃之间,每天气温较高时段应放风;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过干或过湿,生长后期和采收期宜控水,高温季节浇水宜在早晚进行。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涝害;小苗定植返青,及时补苗并摘除老叶、病叶;在施肥前,如土壤板结、杂草多时,要及时中耕除草。
采收技术
根据市场行情、苗情及下茬作物安排情况适时采收,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后进行。采收时用刀从根基部截断。装卸、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采收后要将落地的老叶、病叶及残存在土壤中的菜根清理干净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病虫防治
在农业防治上,选用抗(耐)病品种,避免重茬,控制好田间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培育壮苗,清洁田园,深耕晒垡,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强中耕除草,生产中应采用滴灌,及时清除病株,烧毁或深埋,生长期可适量喷施叶面营养剂。
在生物防治上,保护利用天敌,使用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和康壮素、Bt等生物源农药。
在物理防治上,利用黄板诱杀、杀虫灯诱杀、防虫网、铺设驱避蚜虫的特种膜。
在化学防治上,霜霉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塞得福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需要注意的是,将药液喷洒在基部叶片、叶背部,避免漏喷,延误防治效果。病毒病可采用药物拌种,以有效杀灭种子上的病菌。发病初期,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等防治,每隔8~10天喷1次,连喷2~3次。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等防治。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40%克蚜星800~1000倍液、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1.5%苦参碱可溶液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地老虎用0.2%联苯菊酯颗粒剂45~75千克/公顷撒施防治。菜青虫用Bt乳剂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0.36%苦参碱植物杀虫剂800~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下级分类
栽培菊苣常见品种有以下几个: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栽培菊苣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克嫩叶中含蛋白质约1.2克,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氨基酸种类较齐全,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栽培菊苣中富含钙、磷、钾、锌、铜、铁、锰等多种矿物质,在元素分析中,每100克栽培菊苣嫩叶中钙含量为66毫克,钾含量为180毫克,铁含量为9.4毫克,锌含量为0.86毫克,磷含量为41毫克,另外,还含有微量的铜、锰等微量元素。栽培菊苣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以及烟酸。
栽培菊苣营养丰富,可以用栽培菊苣研制出新型的绿色营养食品。张奎昌以栽培菊苣为主要原料,辅之于其他食料,制作保健粉条、保健馒头、保健果冻等新型营养食品,增强了食品的口感,增加了更多的营养成分。栽培菊苣含有有效的抗氧化成分,能有效清除人体自由基,具有很好的防辐射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保健型食品。以鲜嫩的栽培菊苣为原料辅之黄豆滤浆,可制作出颜色鲜艳、营养价值含量更高的栽培菊苣豆腐。还可以以栽培菊苣、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作栽培菊苣酸奶。这些新型营养食品较传统食品不仅具有更多的营养成分含量,而且还能满足当代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追求,进而使得以栽培菊苣为原料的新型食品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栽培菊苣性味苦、寒入心、脾、胃、大肠经,无毒,具有抗菌、解热、消炎、名目、凉血、止痢的作用。
栽培菊苣是一种具有轻微苦味的绿叶蔬菜,已有研究报道该蔬菜茎叶中提取物具有保肝和抗氧化等作用,这与其中含有的酚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有关。陈超杰等研究发现栽培菊苣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及还原能力,而且可抗自由基引起的兔血红细胞损伤。陈超杰等还发现栽培菊苣提取物可抑制H2O2致人肝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G2)细胞损伤,其抗氧化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内Nrf2-ARE通路相关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这些研究表明栽培菊苣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药用功效,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其他价值
有实验结果表明,栽培菊苣籽总黄酮在某些方面(如抑制Fe2+诱发的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方面)的抗氧化性能优于合成的抗氧化剂。因此,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经提纯后有望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被用于食品工业,从而提升天然产物的应用价值。
栽培菊苣中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提取出栽培菊苣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然后配以水、甘油、聚癸橄榄酯等其他成分,研制新型的护肤品。
参考资料
栽培菊苣 Cichorium endivia 植物志.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栽培菊苣 Cichorium endivia 名称分类.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4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