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是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664年首次出版,是托马斯·孟重要代表作。
内容简介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共有二十一章,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微观贸易篇——贸易差额论的提出;中观货币汇率篇——货币、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宏观国家篇——国王的财富问题。
一、贸易差额论的提出
(一)对国际贸易商人提出十二条具体要求
托马斯·孟特别重视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的品种和才干,认为从事国际贸易工资必须由接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来担任,不能交给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或外行人去干。托马斯·孟在第一章以告诫他儿的方式提出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商人应该具备的十二条基本品质,他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依靠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因此,应该把商人列为一种受人尊敬的地位。
(二)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
第二章中, 托马斯·孟提出了“贸易差额论”:对外贸易增加财富和现金必须谨守的原则是,在价值上必须保持每年英国卖给外国人的货物比英国消费外国的货物多。他指出,国际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多寡的唯一尺度。
(三)提出扩大国际贸易的途径
托马斯·孟在第三章至第十一章中详细介绍了扩大国际贸易的途径。他认为,这些途径主要有:
第一,扩大商品生产,改善产品质量;第二,努力提高本国生产商品的质量并尽量降低价格,使本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胜,以保证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畅销;第三,减少不必要的进口限制;第四,大力发展远地贸易和转口贸易;第五,扩大航运业和发展渔业;第六,扩大和发展本国工业和手工业,减免关税。
二、货币、汇率与贸易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托马斯·孟将重点放在货币、汇率与贸易三者的关系上来,详细叙述了贸易与货币之间以及国际汇兑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反对货币主义者限制货币输出的原则,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
托马斯·孟认为,货币扩大贸易,贸易促进货币增加。他不认为国内货币存量愈多愈好,货币过多会使本国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商品的用途和消费量减少,竞争力减弱。因此他主张让国内货币存量保持适度的规模,应该减少国内货币量,将多余的货币输出国外换回商品,以促进双方的吐出和吸收,使国际贸易量进一步扩大。
(二)统制货币和调节利率
托马斯·孟认为,货币是衡量国内其他一切东西和在国际贸易上所用尺度。国家务必统制货币,即应保存它的公正和稳定,以免随着它的变化而带来混乱。另外,他在驳斥生息款项增加会使贸易减少的观点时指出,商人在自己缺乏资金时,付息借款以增加资本,能扩大贸易规模,从而增进国家利益,并由此得出贸易将与生息款项两者“同升降”的结论。
(三)贸易差额对汇兑有决定性影响
托马斯·孟在书中举例说明贸易差额对汇兑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汇兑高价并不会将英国的现金驱出本国,反而能使输出的现金数量,比在等价交换时输出要减少一点。他认为现金输出的原因不是汇兑高价造成的,而是由贸易逆差造成的。汇兑只能自然地在国际贸易中心地进行,汇兑规模取决于国际贸易所获取货币量的多寡,汇价的高低也依这种货币的多少而定。
托马斯·孟对货币投机活动进行了严厉谴责,国家应密切关注将货币运输到别国去谋利的货币投机活动,这种行为是有害的,对贸易没有任何促进和方便作用。汇兑商人和银行家并不能额外增加或贡献什么特殊功绩。
三、国王的财富问题
国王除有皇家土地、教会财产收入外,还有关税及各种税收的征课。国王应当合理地使用这些财富,如用于防备外敌侵略等措施。他还认为,有一些小的国家除非靠着沉重的税赋就不能存在下去;而对一个大国的国王来说,靠着保持他的臣民的财产和爱戴,比靠着不必要的重税来积累财富更为有利。
托马斯·孟认为,国王积累财富的比例,一般不应大于对外贸易的顺差,否则,他对于人民就好比在羊身上吸血而不是剪羊毛了。因此,国王积累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把进款中的大部分散发到人民中,比如雇用他们制造军舰、维持军队、兴建银行、增进贸易,并应收购足够的粮食和军需品装满仓库。
托马斯·孟主张,对外贸易平衡表是衡量国家财富的真正尺度。海关官员是唯一适合从事编制平衡表工作的人,因为本国输出和输入的一切货物,他们都有账可查。在编制对外贸易平衡表时,首先,对出口货的估值,应是原始成本加上25%的运费、保险费和利润。至于那些不用交纳关税的鱼类则可根据增减大势来观察。此外,还要加上皇上发的贸易执照费。其次,进口货如果也是用我们自己的船舶运输,就要在到我国后价值上减去25%。第三,由外国人的船只输出或输入的货物则应相反。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托马斯·孟生活的年代,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殖民地的转运贸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和当时国家所实行的贸易政策,已经无法跟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早期重商主义者并不愿承认这一事实,他们竭力为自己辩护并攻击东印度公司为经营转运贸易而大量输出货币的做法。
1621年,托马斯·孟发表了《论英国东印度贸易:答对这项贸易的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驳斥那些反对意见,强调发展东印度贸易是增进英国财富的重要源泉,并论述了他的贸易观点和主张。1630年他将此书进行了全面修改和完善,但没有再次发表。1641年孟去世后,他的儿子约翰·孟继续了所有财产。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经济问题论战再掀高潮。1664年,约翰·孟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为名出版此书。
作品思想
1、提出“贸易差额论”,认为贸易顺差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
托马斯·孟强调发展对外贸易。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出口货物的价值要高于进口货物的价值,即在贸易中保持顺差。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贸易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准,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源泉。鉴于此,他认为商品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内居民之间的交易,即国内贸易;另一种是与外国人之间的交易,即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只是财富在国家内部的流动,是国家内部财富的再分配,但财富在总量上却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则不同,对外贸易中的顺差就会以现金的形成流人英国,可以增加国家的货币收入,在视货币为一国财富的唯一形态的情况下,这便会增加一国的财富。与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强调货币差额论不同,托马斯·孟主张以更为灵活的态度增加国家的财富,主张从贸易顺差中获得利益。
2、对“货币差额论”进行批判,反对禁止货币输出
托马斯·孟认为,输出货币、扩大贸易是增加国家财富的一种手段。无论输出货币还是输入货币,对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输出货币可以发挥其在贸易周转上的作用,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定数量的货币输出可以带来更多数量的货币输入。假设将10万英镑现金运往东方国家去购买10万夸脱小麦存人英国仓库,待小麦价格上升后,再运往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出售,就会获得额外利润。这是限制货币输出政策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发挥货币在货物流通中的作用,可以促进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会促进一国财富的增长。实际上,托马斯·孟已经认识到货币作为资本的特点,认识到货币必须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增值。
3、主张英国商人从事转口贸易
托马斯·孟认识到,转口贸易中存在着巨大利润,因此他主张英国商人应从事一本万利的转口贸易,以达到致富的目的。他认为转口贸易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从转口商品的买进卖出中可以增加运费收入、保险费收入、关税收入,同时还可以增加工作机会,解决人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转口贸易可以利用各国商品的价差获得利润。例如,从一国购入低价产品,然后再转运到他国高价售出,由此就能获得不少收入。转卖这些商品得到的财富往往要大于出产它们的国家所获得的财富。经营转口贸易,利用别国财物获得利润是一本万利的。
托马斯,孟强调商人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必须是受过专门教育的人;一个出色的商人要有出色的才能,精通几个国家的语言,懂得算术、会计,有丰富的商品知识,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税收制度、民众需要,懂得汇兑、保险、航运等业务知识。
作品影响
作为晚期重商主义的知名代表,托马斯·孟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针对当时比较流行的早期重商主义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需要的事实,创造性地提出了晚期重商主义的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他的经济思想对英国及西欧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后,很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带有明显的晚期重商主义特征。《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直被看作是重商业主义的“圣经”。
作品评价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不仅成为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准则。
作者简介
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当时伦敦的商业界和金融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是英国商业界的重要领袖之一,是当时的大商业资本家,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贸易差额理论的创造者和倡导者。其代表著作有:《论英国东印度贸易:答对这项贸易的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1621)、《1628年东印度公司向国会下院提出的请愿与申述》(1629)、《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05-05 09:4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