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川镇隶属浙江省丽水市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西南,距县城65千米,东接
沙湾镇、
鸬鹚乡,南与
庆元县毗邻,西和北与
龙泉市交界,东西宽15千米,南北长13千米,总面积127.26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90年,英川镇建立。
2013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撤销
葛山乡,将黄湖、隆川两乡,葛山岭头、岗头、粗砻三村并入英川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3月,英川镇辖28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210个村民小组。
2019年3月,英川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设10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英川镇辖1个居委会(英川居委会),10个村委会(英川村委会、隆川村委会、黄垟口村委会、三川村委会、董坪村委会、莲湖村委会、黄鲍石村委会、榅茶口村委会、凤凰寨村委会、岗粗岭村委会)。镇政府位于英川镇川中路4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英川镇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西南,距县城65千米,东接
沙湾镇、
鸬鹚乡,南与
庆元县毗邻,西和北与
龙泉市交界,东西宽15千米,南北长13千米,总面积127.26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
英川镇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为41.4℃,极端最低气温为-5.3℃。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多雨高湿,梅雨期和台风期多暴雨,夏秋多干旱。年无霜期为241-196天,平均日照时数为1728.5小时,为浙江省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之一。由于地形、海拔差异,垂直气候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升高的递减率为0.5℃/100米,降雨量的递增率为26.5毫米/100米,无霜期的递减率为4.9天/100米。小溪两岸低海拔地区为典型中亚热带气候。由于季风交替和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常有
暴雨、冰雹、大风和“
倒春寒”“五月寒”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地形地貌
英川镇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峦叠嶂、群峰林立、高耸入云。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主要山峰
马头山海拔1610米以上,猪窟岘海拔1595米,香炉尖海拔1507米;寨后山、天师岩、箬寮尖等海拔无在1400米以上;隔叶坪、牛赤坪、企额林、驮洋岘、铁尊岩等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英川镇区周围梅山寮、叶毛寮、西夭尖山峰海拔为800—900米左右。
地质条件
英川镇区(未开发地带)表面有3—5米厚为含粉砂质粘土:黄色、中密、稍湿,含砂20—30%,系残破积成因,下层为二长花岗岩。沟谷处见不同程度基岩裸露,岩性为
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中等风化。岩体未见裂隙发育,山谷其它地覆盖1—2米厚的残坡积层。整个山体未见陡崖、危岩及孤体立岩体。
水文
英川镇主要山口合湖隘通往庆元县境。发源于庆元县
百山祖的黄谢坪坑汇入英川港;白坦、箬寮、凤洋、张川诸水北出黄洋口入英川港;南部黄水坑东入毛洋港。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截至2010年3月,英川镇已经开发的电站有15座,景宁畲族自治县最大的库容水电站,装机4万千瓦的
英川水电站就在英川镇境内。
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3月,英川镇镇域耕地面积7875亩,占总面积的4.7%。耕地包括水田、旱田和农民自留地。全镇林业用的面积为127219亩,占总面积的70%。
截至2020年12月,英川镇辖区共有
耕地面积11363亩,林地面积142744亩,森林覆盖率92.18%。
人口
截至2010年3月,英川镇有5580户,16824人(其中
畲族435人)。
截至2020年12月,英川镇总人口16788人,其中畲族人口310人,镇域内常住人口1638人。
经济
2009年,英川镇全年实现经济总量1.56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农业总产值4900万元,工业总产值7700万元,劳务输出收入309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1910亩,粮食总产量3755.9吨;农民人均收入4051元,同比增长8.5%。
2013年,英川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507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农业总产值8767万元,工业总产值9740万元,分别年均增长16%和3.6%。农民人均纯收入9348元,年均增长12.9%。2013年,英川镇食用百合种植面积约1700亩,产值达1400万元。2013年,英川镇共种植
食用菌450万棒,总值达2250万元。红心李、田螺、高山蜜梨、吊瓜子、稻田鲤鱼等传统特色产业地位得到巩固。2013年,英川镇继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共种植核桃6.2万株,面积达1400多亩,涉及全镇8个行政村,共投入200余万元。建成香榧示范基地180亩,共种植香榧5400余株,投入资金35余万。2013年,英川镇植树造林20万株,公益林面积达4.8万亩,康庄公路沿线强化阔叶林种植约60千米,发展一般用材林基地350亩,建成沙川用林示范基地580亩、阔叶林基地220亩、特殊经济林200亩。
2015年,英川镇年收入合计1584.7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472.13万元,其他收入112.61万元。
2017年,英川镇收入预算1491.2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拨款1268.93万元,占85.1%;
政府性基金28.47万元,占1.9%;上年结转收入193.8万元,占13%。
2019年,英川镇收入预算1862.1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1651.79万元,占88.7%;政府性基金收入154.29万元,占8.3%;上年结转56.07万元,占3%。2019年,英川镇以凤凰寨村为核心,培育田螺基地5个、面积1000余亩,2019年田螺销量4000多公斤,销售额60万元。
交通
截至2010年3月,英川镇全镇25个行政村有22个村通康庄公路。
2017年7月,景宁寨后至庆元合湖农村联网公路(寨后段)开工建设。该公路位于庆景交界的英川镇
寨后村,路线全长3.52千米,总投资约1200万元。
社会事业
截至2010年3月,英川镇全镇94%的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全镇23个村接通了有线电视, 86个自然村已完成联网33个,安装入户900余户,在家农户入网率达85%以上。
2014年,英川镇参保率达到95.8%。建立养老保险体系,全镇参保人数7690人,享受人数已达2665人。完成英川、跃垟、温堆三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购置垃圾桶500只,各村垃圾定点倒放,建立“清运”“清扫”分离机制。在英川、白坦、隆下、湖后等9村建立文化小广场,多功能文体中心、室内灯光篮球场全面开放。
民俗文化
英川镇有英川菇民戏、木偶戏、龙灯庙会、
廊桥等特色文化。
英川菇民戏,又称英川乱弹,是以唱
徽调、
乱弹为主要唱调的地方剧种。因应菇民许愿还愿、祈求平安发财而生,故名菇民戏。兴于清朝中叶,主要在重大节日或庙会期间演出,由于其唱腔优美,内容丰富。
英川木偶戏,历史悠久,清末民初,英川木偶戏团已在景宁、庆元、龙泉、云和、福建等地演出。由于规模少,设备简单,行动方便,适合山区农村走村入庙演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江西、福建及邻近的县去演出。其内容丰富,剧目众多,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表演难度大,能学会的人极少。木偶戏班人员虽少(一般只有5-7人),但木偶演员却很多,一般都有三十几个,生、旦、丑、未各种角色齐全,必要时,还可通过换服饰、换面盔来增加木偶演员数量。
英川龙灯是英川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共有英川、王宅、跃洋三条龙,每条一百多节长达200多米。三条龙是由每户一个龙桥(即板凳龙桥)连接而成,更能体现龙粗犷、强悍的精神,在浙江省也为数不多。元宵节成为英川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每年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就有大量的外地人来英川观龙灯庆元宵。
地方特产
“英川”牌高山蜜梨是
浙江大学研制开发的高科技优新产品,该产品生产基地建在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气候条件优越的英川镇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缓坡区。该产品具有果型美观,肉质细软,汁多味甜,皮薄易削,入口易溶等特点而脍炙人口。2001年在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优质产品奖;2002年7月在绿色食品近200个监测项目指标中全部合格;2003年7月被评为浙江省优质早熟梨金奖。
英川高山薄壳田螺,主产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水田,形似花瓶,壳薄色亮,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有醒目养颜、滋补强身、利尿保健和抗癌作用。2001年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银质奖。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5日,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戏曲之乡(乡镇、村级)”。
2021年12月,英川镇入选“浙江省文化强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