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墓,位于陕西咸阳市彬州市水口乡九田村,距乡政府约1千米,处于距塬边不远的台地内,是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之墓,苻坚墓堆形似角锥,俗称长角冢。
历史沿革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秦王苻坚发大兵进军东晋。但“淝水之战”,声势浩大的秦军却被装备、数量均居劣势的晋军击溃,苻坚军昼夜逃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败而回。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苻坚被姚苌所擒,后缢死于新平(今彬州市)大佛寺南不远处。
1957年,苻坚墓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1993年,苻坚墓起设业余文保员。
建筑特点
苻坚墓堆形似角锥,俗称长角冢。墓冢方位坐南向北,茔域占地面积约140平方米,因为地面上所存的封土堆,一头高为3米,东西长约7米,另一头高约2米,东西只3米,墓的南北宽度为心21米,故呈一横宽纵狭的平面,形状象一个角锥体。
文物遗存
墓冢南北各有保护标志碑一通。碑楼高3.55米,正面宽1.33米,侧面宽0.97米;碑楼内碑高2米,宽0.60米,上记得:“前泰国王苻坚之墓”。。
文物价值
苻坚墓为了解五胡十六国的政治文化、文化、军事等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历史文化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十六国时前秦皇帝。十六国前秦时期,苻坚政治体制上致力于国家统一,推行汉化,任人唯贤,重用汉族士人王猛等,仿效汉族的统治方式,逐渐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强化皇权。经济上休养生息,兴修水利,推广区种,减免租税,倡俭抑奢,发展农业生产。文化上注重儒学,禁止魏晋玄学、老庄之学,苻坚十分注重礼乐制度,每遇节庆大典,都令“奏乐赋诗”。他致力于民族大融合,执行“夷狄应和”的民族怀柔政策。他渴求统一,击乌延,威震西凉,灭亡前燕,继而又灭凉击代,一统北方,其极盛时期的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涵盖大半个中国,如此辽阔的统治区域,是十六国以来所仅见的。383年,因举兵90万人攻晋,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各族反秦自立,苻坚自己也被流箭射中,单骑逃遁至淮北。以后虽经数战,终于国寡兵微,385年被羌族首领姚苌所擒,缢死于新平(今彬州市水口)。
汉语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等成语,都来自苻坚的典故。
苻坚墓因是地面上所存的封土堆,墓的南北宽,故呈一横宽纵狭的平面,形状象一个角锥体,当地群众称它为“长角冢”。这冢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说法,氐族苻氏原系世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的一支游牧部落,本姓蒲,世为西戎酋长,长角即取义于畜牧牛、羊的意思。
《元和郡县志》云:新平县苻坚墓在县东南二里。《太平寰宇记》云:新平县有苻坚墓。《十六国春秋》苻坚建元二十一年,“坚至五将山。姚苌将吴忠围坚,坚众奔散,神色自若,召宰人进食,俄而忠至执坚以归新平,幽之,苌求传国玺于坚,曰:‘苌次膺符历可以为惠’。坚瞋目叱之曰:‘小羌乃敢逼天子,岂以传国玺授汝羌也。图纬符命何所依据,五胡次序无汝羌名。玺已送晋,不可得也。’苌乃缢坚于新平佛寺,时年四十八。旧志云在州西南三十里。”据县志记载,茔域面积日渐缩小。
文物保护
1957年5月31日,苻坚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 陕西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12月20日,由彬州市人民委员会树立“前秦国王苻坚(墓)”碑一座,并修建了碑楼。
1981年10月1日,彬州市人民政府树立保护标志碑一通,水泥预制。
1982年6月15日,彬州市人民政府以[1982]54号文件公布了保护范围。
1985年8月16日,彬州市人民政府彬政友[1985]48号文件,公布了重点保护范围。
1988年11月24日,陕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对苻坚墓进行了调查。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1992]35号文件重新划定了保护范围。
旅游信息
苻坚墓位于陕西咸阳市彬州市水口乡九田村,距乡政府约1千米,处于距塬边不远的台地内。
交通指引
苻坚墓距离彬州市人民政府约15千米,驾车约20分钟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