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新城
广东省茂名市发展区域
茂名新城位于广东省茂名市,主要以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为核心区及重点发展区,总体谋划建设项目88项,近期将启动18个先导性、功能性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谋划包茂大道、市民大道扩建(茂名大道至迎宾大道),茂名大道、潘州大道提质改造,新建高铁公园、污水处理厂、医院项目、中学项目、音乐厅、文化设施综合体等。还重点推进市属企业总部及金融机构总部等重点项目落地,以项目牵引推动“第一圈层”成型成势。
发展历程
2022年12月,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市发展肌理,提出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以“圈带联动”加速城市从“多组团、多中心”向聚合化、一体化发展。
2024年1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因应城市融合发展趋势,作出建设茂名新城决策部署,明确以中组团率先突破引领北组团南拓、中南组团北融“双向奔赴”的城市新形态,牵引“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加快成型成势,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2024年11月21日,茂名新城管理机构正式揭牌。
发展解读
切实增强建设茂名新城的行动自觉
茂名新城不是扩张式“圈地”,更不是另起炉灶“造城”,而是顺应城市融合发展的“时与势”作出的战略谋划。
首先,建设茂名新城是城市向海而兴的传承接力。熟悉茂名历史的人都知道,茂名因油而建、向海而兴。茂名城市6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持续东进、向南靠海的演进史,上世纪50年代末在河西发现油页岩,依托露天矿建起了工矿配套型城市;80、90年代东进跨过小东江,形成河东片区,建设茂名大道,开放发展水东港;新世纪设立茂港区,新时代设立三大平台、撤销茂港区合并设立电白区……城市一路向东向南靠海的决心始终不渝。茂名新城正是沿着历届市委、市政府靠海发展的历史轨迹,推动城市沿小东江拓展转向“拥江向海”紧凑布局的“战略锚点”。
其次,建设茂名新城是城市空间重塑的迫切需要。北、中、南、东的组团式城市格局,建成区面积是建市初期的36倍,实现了城市框架拉大、空间拓展。但组团之间距离最远超过80公里、最近的也要10多公里,组团间大片土地未开发,袂花江、共青河水体支状分布,客观上造成了物理分割,导致布局分散、功能弱化、联动不足,中心城区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带动力不强,新型城镇化进入瓶颈期。2023年末,茂名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32%,与全国、全省水平差距较大。建设茂名新城,是推动空间缝合融合、实现空间“形散”向功能“神聚”转化的“点睛之笔”。
再次,建设茂名新城是城市空间拓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发展经验看,“城市病”以生产空间受限、生活空间逼仄为特征,解决“城市病”,拓展新区是普遍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建设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推动城市空间再造、价值重塑;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两翼;南昌跨赣江建新区、济南跨黄河建新城,都有力提升了城市格局和气势。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北组团变得空间狭窄、交通拥堵、人地矛盾突出,新业态难以植入,城市功能有待疏解。茂名新城重点发展区正好处在城市“留白”区域,水系环境优越、地质支撑条件良好,具有充裕发展空间,拥袂花江紧凑布局,就是书写疏解北组团功能,实现风格蝶变、品质提升的“关键答卷”。
第四,建设茂名新城是城市聚势而强的重要抓手。机遇前所未有。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把粤西地区列为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之一;2025年广湛高铁开通、2026年省运会举办“两大机遇”加持,把茂名新城推向了茂名“融珠入湾”的中央舞台。动能持续汇聚。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态势全面加速,茂名石化升级改造、东华能源、欣旺达、华南钛谷等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发展力度空前。抢抓“百千万工程”实施机遇,以先导性功能性基础设施为牵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比如,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总投资44.31亿元,建成后从市区至南海岛15分钟直达,组团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快,建设茂名新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用心描绘精明紧凑城市的美好图景
贯彻“精明增长”“紧凑布局”理念,推动城市内涵式增长,高标准规划建设活力时尚、蓝绿交织、产城辉映的现代化滨海绿城。重点统筹好五个关系:
第一,准确把握和处理“新与老”的关系。茂名新城包含“茂名”和“新城”两个关键词。“茂名”二字,强调城市传承性。每座城市都有独特气质,茂名新城要传承弘扬先规划再建设的优良传统,活化利用好心文化、潘茂名文化、油城文化、荔枝文化、海洋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展现茂名传统经典建筑元素,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滨海绿城。比如,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塑造的是荔枝、贝壳元素,延续的是荔枝文化、海洋文化的生命力,这是茂名新城的鲜明印记。“新城”二字,强调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新城建设关键在新,在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现代设计元素、群众发展需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第二,准确把握和处理“点与面”的关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的历次全会和市“两会”,按照“第一圈层先行,分步逐年推进,组团联动协同,城乡一体融合”的总体思路,从“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到“第一圈层”“五大节点”联动发展,再到茂名新城更名、调整开发建设范围,一脉相承、持续深化、不断聚焦,赋予了茂名新城“率先突破、率先成势”的使命。我们要按照“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思路,在高水平打造高铁南站、奥体中心两个核心点的基础上,抓好交通“链城”、生态“缝城”、功能“兴城”,推动区域协调、组团联动,助力建设精明紧凑城市。
第三,准确把握和处理“远与近”的关系。坚持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从长远看,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统筹、分步实施,提出“走好三步”,着眼的是未来3~5年,北中南组团融为一体,城市更加精明紧凑;未来10~15年通过快速化市政道路串联“两轴-两个圈层”,从中心城区到周边30公里范围内快速抵达。从当下看,“两大机遇”就在两年内,茂名新城要提速加力抓好重点发展区,加快布局生态保护、奥体运动、商务办公、金融服务、行政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构筑总部经济CBD,打造极具品质的生态活力之城,全力保障2025年广湛高铁通车和2026年省运会顺利举办,将“两大机遇”转化为“两大动力”。
第四,准确把握和处理“快与稳”的关系。城市建设不能超越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盲目扩张、贪大求洋。坚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把每一片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把握“时度效”,防止走弯路。坚持遵循规律、精明紧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人口与用地、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坚持科学开发、从容建设。保持历史耐心,做好“战略留白”“绿色留白”,特别是南海岛开发建设,要保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重点做好生态修复、交通可达、产业配套三篇文章。
第五,准确把握和处理“城与市”的关系。历史证明,城市的兴衰成败,背后的支撑是市场、是经济。城市开发建设必须聚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入挖掘人居价值、顺“市”而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布局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解决好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的问题,让老百姓从新城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城实践
经过一年多探索实践,茂名新城基本形成了“1234”工作思路安排(一个布局,聚焦“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两大机遇,服务保障2025年广湛高铁通车、2026年省运会举办中集聚发展动能;三项任务,加快路网“链城”、生态“缝城”、功能“兴城”;四件事,统筹落实规划、建设、管理、招商等功能)。重点建设“五个新城”:
第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高起点建设现代新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茂名新城是高铁入茂“第一印象区”,我们将树立精当规划、精美呈现、精明增长理念,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一方面,按照《茂名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推进《“两轴-两个圈层”规划研究》《茂名市“五大节点”联动发展战略规划》《袂花江“一江两岸三带”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严谨细致做好单体建筑设计特别是细节设计,建成标杆工程。另一方面,把握茂名新城规划建设的时序、节奏。目前,茂名新城已谋划储备项目88个,推进项目31项,总投资超200亿元。24项基础设施项目已率先启动,茂名新城主体框架持续充实、拔节生长。同时,落实“大城管”改革部署,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进行规划和管控,抓好市政道路、桥梁涵洞、园林绿化等全周期管理,避免新城建起、老城衰落。
第二,以交通先导带动区域融合,高站位建设枢纽新城。加强与茂南区、电白区、高新区互动,进一步密切组团时空联系、衔接城市设计,促进融合发展。建好道路主骨架。以23项重点交通项目为抓手,加快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东环大道、包茂大道扩建等道路工程,推动北中南组团互联互通。疏通交通关节点。加快建设茂名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谋划水东湾至吴川机场快速通道,通过“硬联通”串联各组团、直通大湾区。广湛高铁开通后,茂名南站到广州站只需70分钟左右,茂名将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完善内部微循环。按照窄马路、密路网、微循环城市道路布局,扎实推进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和高铁片区“一横四纵”路网建设,加快重点发展区范围内片区融为一体。
第三,以生态优先塑造城市风貌,高标准建设绿美新城。坚持生态优先,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用心守护好茂名新城蓝天碧水净土。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海岸线资源保护,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为未来规划建设“留白”。着重打造一个“由江到湾、一脉四园”的大型公园体系(构建袂花江“一江两岸”景观,以袂花江生态公园为起点,沿共青河生态湿地公园、寨头河公园,最终到达环湾湿地公园),以郊野公园串联城市空间。充分利用“五边”“四旁”见缝插绿,建设最美滨海马拉松赛道,打造“一城繁华半城绿”的城市印象。以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为契机,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排查整治,不断擦亮“滨海绿城”名片。
第四,以功能配套提升城市能级,高水平建设品质新城。坚持人民至上、新城为民,不断提升新城支撑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优先推动学校、医院、商业、文化设施等项目落地,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土建结构、钢结构已封顶,省实附属茂名学校已投入使用,规划建设茂名中学、荔乡学校、茂名新城一小及茂名中心医院,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加快多馆文化设施综合体等项目。着力挖掘和活化利用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好心大道、百越大道、良德路、李乡路、橘乡路,将茂名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赋能城市发展,让现代化城市建设既能容下肉身,又能安放灵魂。
第五,以产业兴旺积蓄发展动能,高质量建设实力新城。借力交通枢纽链接湾区优势,打造面向湾区的站前中央商务区,加快市属国企总部项目,推动城运管理数字化中心、农商行总部、联通总部等项目落地。抓紧临港商务区建设,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围绕绿色化工、商贸研发等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系统谋划全域旅游发展,以“赏一城绿,看一湾海,共一片天”为主题,推动“一湾、一滩、一岭、一线、一江、一河、一站、一中心”(水东湾、一滩、晏镜岭、两点一线、袂花江、共青河、高铁南站、奥体中心)串珠成链,引进星级酒店、民宿餐饮企业,丰富文旅摄影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能力水平
做好新城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总体要求、实施步骤、工作措施,确保新城建设不走偏、不变样。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聚焦“扁平化、高效率”,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分类整合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抓紧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全市之力推动茂名新城开发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群众,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茂名新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努力干成事、不出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1 21:3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发展解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