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范先群,1964年1月出生,籍贯安徽寿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64年1月,范先群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1979年至1982年期间,就读于淮南寿县迎河中学普通高中。1982年,考入安徽蚌埠医学院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1987年,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本科毕业后,范先群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担任住院医师。随后于1990年9月至1993年6月期间,范先群攻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3年起,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1995年5月至1998年6月期间,前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职业经历
2001年至2002年,范先群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科医院从事访问学者工作。2005年,在美国迈阿密梅奥医院眼科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工作。
2000年起,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2005年至2010年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担任眼科主任。2010年10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临床医学院院长。2012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临床医学院院长;2015年,成为英国皇家眼科学院研究员(院士)。
2016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局级)。2017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随后于2018年,收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次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3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7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2年,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年,被评为第七届医学家年会全国十大卓越贡献院管专家。2023年1月14日,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月,出任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范先群带领团队率先构建数字化眼眶外科技术平台,创建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建立精准眼眶外科新策略,提高了眼眶病的疗效;研发功能化眼眶修复材料,构建适应于眼眶微环境的生物材料,建立了个性化眼眶修复新技术;阐明眼肿瘤发生机制,建立多靶点基因治疗方法,构建眼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保眼率和生存率。
根据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显示,范先群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卫生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5项。
根据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显示,范先群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Ophthalm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90余篇。
科研成果
2025年3月,中国首个、全球第二款获批的IGF-1R抗体药物——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开出了全国首张处方。该药由信达生物研发、九院范先群院士团队作为Leading PI(组长单位)牵头开发,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款上市的可使甲状腺突眼回退的药物。
成果获奖
根据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官网显示,范先群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3项。
教育成就
范先群认为,在发展健康事业、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环境的过程中,基础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核心在于加强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解决医学人才问题。医学院校要培养有温度、有灵魂的医学创新人才。立足医学教育多学区、分段式特征,构建医学院校整个系统的“大思政”“大德育”“大教育”工作格局,实施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三段式”思政育人机制。同时,实行学生辅导员与班导师“双师联动”制度,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主要作品
图书
论文
注:因范先群院士论文著作众多,此处只列举部分内容
荣誉奖项
社会生活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范先群始终把病人需求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始终致力于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新民晚报》 评)
范先群一心想着如何在疑难杂症上取得突破,在科技前沿中形成特色,并不满足于一个个患者的治愈,更希望揭示眼肿瘤背后的基因密码,探寻疾病发展的规律。(《文汇报》 评)
范先群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以学科发展为己任。(《解放日报》 评)
范先群在带给无数患者以光明和希望的同时,带领团队不忘初心,坚守医者仁心,矢志科研创新,砥砺前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攻克眼肿瘤和眼眶病的临床难题,为让人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上海交通大学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4:2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